人工智能(AI)領域超級新星寒武紀要來A股了。根據證監會官網2月28日披露,中信證券與寒武紀在2019年12月5日簽署輔導協議,公司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在強調技術自主可控的當下,國內企業寒武紀不僅是這項“電腦的大腦”工程的先驅者,更已發展成為國際AI芯片領域有力競逐者。開創寒武紀的正是兩位來自江西的天才少年兄弟,妥妥的“別人家的學霸”,將AI裝上中國芯的“雙子星”,他們用地質學上寒武紀時期生命大爆發的時代寓意人工智能的未來,也正帶領寒武紀奔向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
少年天才“雙子星”
提到寒武紀就不得不提陳云霽、陳天石兩位“雙子星”兄弟。
哥哥陳云霽1983年出生,弟弟陳天石1985年出生,江西南昌人,就是那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與大多數年過而立、尚未不惑的同齡人相比,他們屬于開拓者,弟弟陳天石剛剛以寒武紀CEO身份當選2019年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哥哥陳云霽早已從前輩手中接過2017年度科技創新人物獎。
這對“別人家的學霸”,在自己口中并非模范兄弟。陳云霽在《科學之友》雜志的采訪中講到,兩人小時候常打架,長大后一言不合就吵起來,“要不是有血緣關系早就鬧崩了。吵歸吵,我們最終還是會讓真理來說話。”
兩人在寒武紀也各有側重不同的角色,陳云霽在公司職務上更偏研究,思考技術路徑相關的部分,在寒武紀中其頭銜是首席科學家。“我性格偏外向、膽子大,喜歡做一些天馬行空的事情,更適合搞科研。”陳云霽說,商業的事情交給弟弟,他比較慎重,每走一步都會想好可行性,能規避產業發展中的“坑”,適合帶領一個企業往前沖。所以陳天石總以寒武紀創始人、CEO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
事業上雖有分工,但兄弟兩人在學業道路上的步伐絕對是整齊劃一。陳云霽9歲上中學,14歲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24歲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小兩歲的弟弟陳天石,幾乎是沿著哥哥的腳步,先是追隨至中科大少年班,2010年獲得中國科大博士學位后,又追隨哥哥陳云霽的腳步來到中科院計算所。
計算所的搖籃生涯
陳云霽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進入計算所后陳云霽便跟隨胡偉武做“龍芯”,一干就是12年,24歲時取得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29歲晉升為研究員。陳天石2010年博士畢業來到計算所,歷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正教授)等。
計算所是中國早期計算機事業重要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即使大家對計算所有所陌生,但對其孕育的科技巨頭絕對耳熟能詳,除了寒武紀,聯想、中科曙光、科大訊飛等均是由計算所孕育而來。中科曙光董事長李國杰、聯想初創期技術路線靈魂人物倪光南均來自計算所。而且,陳氏兄弟在確定AI芯片方向初期就是得到了李國杰院士的肯定。
2010年時,國內AI芯片尚處于起步階段,根據公開報道,陳氏兄弟在計算所會合后,也曾就職業發展探討了好長時間,最后認定有兩件“非常好玩的事”可以做:一是用AI輔助做處理器的設計,另外一個就是做AI芯片。
“大家很早就在說有一天機器會替代人開車,但如果開車的機器人在做模式識別的時候速度不夠快,那么這個車就完全沒有讓機器開的理由——因為當它識別出前面路上的燈或者行人的時候,車已經撞上去了。所以,它一定需要很強的車載運算能力。”這是陳天石最開始跟計算所領導匯報想做AI芯片的事情時舉的例子。根據中國科學報報道,當時正是做過算法也做過硬件的李國杰給予了兩兄弟肯定與支持。
兩兄弟談起計算所也都有著極深的感情。陳云霽曾直言,“沒有‘龍芯’,就沒有今天的陳云霽,是胡老師的言傳身教,帶我走上芯片行業。”陳天石也曾坦言自己“很幸運”,計算所給了他寬松的科研環境和充分的支持。
陳云霽還曾將芯片設計乃至科學研究比喻成一個非常復雜、激烈的游戲,他還笑稱能夠“混入”胡偉武門下,主要是“導師胡偉武看到我打星際爭霸的水平還可以”。只是,兄弟倆選擇的這個游戲沒有可參考的攻略,也沒有對手,“我們需要做的是探索方法、超越自己”。陳云霽主攻芯片研究,陳天石聚焦人工智能,在正式成立公司之前,兩人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取得不俗成績。
2015年,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陳氏兄弟主導的世界首款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紀”首次成功流片。
產業化之路
2016年谷歌的AlphaGo的一戰成名,人工智能在全世界范圍內再次掀起波瀾,國內對人工智能的重視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6年,全球首款可商用的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處理器問世,寒武紀科技公司也正是成立于2016年3月,公司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也正是來自中科院。
寒武紀1A處理器,隨后華為麒麟970集成了該處理器,成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號稱世界上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入選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評選的十五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此后幾年更是華為麒麟重要供應商之一。
在寒武紀的發展中,與華為的合作使其名聲大噪。2017年,華為麒麟970芯片中集成寒武紀的AI處理器,并應用于華為Mate10手機。AI作為麒麟970的“大腦”,可以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麒麟970芯片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比高通驍龍的31億個、蘋果A10的33億個,多了將近20億個晶體管的情況下,功耗卻比前者少了20%。業內人士稱,麒麟970芯片的發布,確立了華為頂級手機芯片廠商的地位。接著2018年9月華為推出了同樣集成寒武紀雙核嵌入式神經網絡處理器(NPU)的麒麟980芯片,讓之后發布的華為Mate20大放異彩。
不過華為采用寒武紀AI處理器,在當時只是權宜之計,只是在為自家AI處理器的研發爭取時間。2018年華為公布人工智能戰略,并發布了自己的芯片,寒武紀供應商角色也開始變化,關系從此微妙。
如今寒武紀AI芯片,已經滲透到手機、智能眼鏡、手環等多類終端產品,用于去識別圖像、影音和文字,科大訊飛、曙光、阿里、聯想等知名的云端客戶,也都已是寒武紀的合作伙伴,廣泛應用于交通、制造、教育、金融、醫療、零售、物流等多個行業。
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總經理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寒武紀是AI芯片的龍頭,在深度學習處理器領域領先,其產品覆蓋終端、云端、定制IP、定制解決方案,構建了從硬件到軟件到指令集,再到應用場景的“寒武紀+X”生態體系。在5G時代,寒武紀的核心技術有助于加速促進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應用,進一步延伸至智能駕駛、遠程醫療、智能語音等多個領域。
上市進行時
2019年11月29日,寒武紀發生多項信息變更,公司名稱從“北京中科寒武紀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從約138萬元變更為3.6億元。企業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正是《證券法》規定的企業境內上市重要的先決條件。不過在上市之前,寒武紀已經頗受歡迎,完成了5輪融資。
“寒武紀的上市,能夠通過資本市場更便捷、更高效地融資,加大投入研發,進一步加強智能芯片領域的龍頭地位。”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表示,寒武紀的產品涉及到眾多細分行業,合作種類繁多,市場空間巨大,寒武紀的上市,有助于帶動A股市場智能芯片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形成A股市場的“寒武紀概念股”。
另外,A股上市也是造富機器,況且A股科技股往往會被給予較高估值,更何況是明星科技公司。只是寒武紀股權情況、具體經營數據情況等目前均較為保密,具體股東情況及股權信息尚未可查。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陳氏兄弟在寒武紀各方面均擁有重要地位,在寒武紀上市之后,陳氏兄弟身價也勢必水漲船高。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