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馮思婕
6月5日,吉利汽車(HK.0175)公布了2020年5月銷量數據,5月總銷量為108822輛,環比增長約3%、同比增長約20%。至此,吉利汽車今年前五個月共售出420317輛汽車,達成了其141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30%,同時,吉利汽車1至4月的市占率達到了7.03%。
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CEO、總裁安聰慧公開表示:“中國品牌賦能中國經濟。今年是吉利的架構之年和產品大年,吉利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用戶為中心,努力讓用戶擁有更加完美的消費體驗、努力提升中國制造的品牌形象、努力讓用戶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品質魅力。吉利將堅持創新,引領中國品牌向上。”
領克打開高端汽車市場
2010年,彼時在國際市場上默默無聞的吉利控股集團以18億美元一舉將資金周轉困難的瑞典豪車品牌沃爾沃收入囊中,一躍成為了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跨國公司。此次并購影響深遠,也被認為是吉利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并購案例。
斥巨資收購沃爾沃,吉利汽車尋求的是技術上的合作與突破。2012年,吉利汽車拿到了沃爾沃汽車的GMC升級平臺、車內空氣質量控制全系統和GX7安全革新技術三份技術轉讓協議;2017年,吉利汽車旗下高端品牌領克誕生了。
自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開始,吉利一直走的是大眾化汽車的路線,主打高性價比中低端汽車市場,“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艱難探索十余年。但從領克的誕生開始,吉利的市場定位逐步提高,一改在大眾眼中廉價國產車的品牌定位。
此次吉利汽車公布的5月銷量數據顯示,公司旗下品牌領克汽車銷量增長強勁,5月總銷量達12950輛,環比上漲約27%、同比上漲約41%,單月銷量創近半年以來新高。
長城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孫志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領克以高端品牌的姿態誕生,帶有沃爾沃的技術背景,融合了吉利和沃爾沃各自的技術優勢。對比自主品牌,領克具有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而對于合資品牌來說,領克具有成本優勢。作為吉利和沃爾沃合作開發的CMA平臺車型,領克的CMA模塊化架構解決了FlexRay電子架構和空間更大化之間的矛盾問題,也使得領克產品在電子傳輸方面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以并購破局低迷行情
2019年,汽車行業的寒冬降臨,受到宏觀經濟承壓、消費者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下降7.5%和8.2%;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影響下汽車行業更是達到了全年銷量與業績的低點。
孫志東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國內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汽車行業產能銷量都將逐步恢復,消費者的有效需求也將持續回升。吉利汽車作為我國自主品牌龍頭車企,有望憑借自身強大的產品力、營銷能力以及在各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率先走出困境,并進一步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而外延并購,或許就是吉利汽車選擇的破局點。6月7日下午,華菱星馬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星馬集團函告公司,在本次公開征集期內,吉利商用車集團向星馬集團遞交了受讓意向書及相關申請材料,并支付了認購意向金人民幣3000萬元。若此次并購成真,吉利汽車在商用車板塊的短板或將得到補強。
“以外延并購方式實施戰略轉型對吉利集團的確是一條有效且快捷的途徑。通過大舉外延并購,吉利汽車在品牌布局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品牌結構更加完善,國內外影響力大幅提高。”孫志東如是說道。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吉利一直都在通過股權交易的方式擴大在行業內的影響力,之前入股戴姆勒集團已經接觸到了商用車領域,而國內的乘用車市場競爭激烈,商用車市場無論是成熟度、還是競爭力,都還是一個存在巨大潛力的藍海市場。通過此次并購,吉利或可將自己在國際商用車領域的資源通過國內的平臺整合,提早在商用車市場布局。”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