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曼寧
“大而不能倒”。國泰航空宣布獲政府及主要股東“輸血”。
6月9日盤前,國泰航空、太古股份公司A、B股和中國國航H股同時在港股市場停牌,A股中國國航也宣布停牌。9日午間,國泰航空進一步披露,董事局宣布建議實施一項資本重組計劃,籌資總額約390億港元。國泰航空最新股價為8.81港元,總市值347億港元。中國國航也于當日晚間公告了這一消息。上述停牌公司均將于6月10日復牌。
國泰航空390億港元籌資將來自三部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注資195億港元,太古股份、中國國航、卡塔爾航空等股東合計注資117億港元。另外,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還將向國泰航空提供78億港元的過渡性貸款,并可即時提取。
自2月以來,國泰航空每月虧損現金約25億至30億港元。用國泰集團主席賀以禮的話形容,此次資本重組計劃是國泰唯一可選項,另一條路只有倒閉。國泰航空還表示,董事局將繼續尋求改善國泰資本結構的機會,未來亦將重新檢討業務模式。
港府273億港元馳援
從交易安排看,港府此番“鼎力相助”并沒有太多附加條件,國泰方面亦不會因此喪失自主經營權。
根據公告,國泰航空在取得必要股東批準的前提下,向Aviation2020Limited發行195億港元的優先股及分離認股權證;另外,Aviation2020Limited將向國泰航空提供78億港元已承擔過渡貸款融資。
Aviation2020是一家香港注冊公司,其根據《財政司司長法團條例》設立并且由財政司司長法團全資擁有。交易完成后,Aviation2020將獲得6.08%股權。
6月9日下午,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決定透過土地基金投資國泰航空,內部回報率約4%至7.5%。高于土地基金過去6年3.7%的平均回報率。他表示,政府無意長線持有,不會參與營運,但將向董事會委派兩名觀察員(非政府官員),直至國泰償還所有貸款、支付利息、贖回優先股。
陳茂波強調,政府出手只有一個目的,即維持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是全球重要的航空中心,航空事業亦貢獻了4.9%的香港GDP,而國泰航空作為本地最大的航空集團,占有香港機場57%、貨運41%的市占率,地位舉足輕重。
“民航港府一定要出手。國泰航空過去5年有2年是虧損的,經營壓力本來就不小,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4月起基本全部停飛,航班量只剩下不足平日的5%,每月要燒掉25億~30億港元,而國泰年初時手里只有200億港元,如何再無外援,可能撐不到年底了。如果政府不出手,三方股東利益不好協調,國泰想活下去,很難。而作為自由貿易港,政府需要一家世界級航空公司,不能看著國泰死去。”民航專家林智杰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各航空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倒閉企業已有數十家。此前國際航協曾發出預警:“如果沒有政府救援,全球半數航空公司將破產。”
三大股東齊“輸血”
主要股東亦選擇“同舟共濟”。此番,國泰航空擬按每持有11股現有國泰航空股份配發7股股份,募集資金總規模約117億港元,每股認購價格為4.68港元。
太古股份、中國國航及卡塔爾航空均與國泰航空簽訂了不可撤銷承諾。其中,太古股份、中國國航已先后公告,將分別承購總代價約53億港元、35.14億港元的供股股份。
此次資本重組前,太古股份為國泰航空第一大股東,持股45%;中國國航作為國泰航空的戰略合作伙伴,持股29.99%,為第二大股東,國泰航空亦持有中國國航18.13%的股份;卡塔爾航空持股9.99%,為第三大股東。
太古股份所屬的太古集團為老牌英國企業,主要涉及地產、航空、飲料、海洋服務與貿易及實業業務。重組計劃完成后,太古股份持股比例將降至42.26%,但控股股東地位不變;中國國航持股比例將調整為28.17%;卡塔爾航空持股比例減至9.38%。
將重新檢討業務模式
“今天宣布的新注資本計劃并不表示我們可以放松下來;恰恰相反,我們必須加倍努力進行業務轉型,以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今天我們亦已公布新一輪的高級管理層減薪計劃,以及第二輪的員工自愿性特別休假計劃。”國泰航空集團主席賀以禮表示。
為應對疫情影響,國泰此前推行了多項現金保存措施,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將客運運力削減97%、實施高層減薪、推遲訂購新飛機及決定安排較舊的飛機提前退役,以及實施員工自愿性無薪假計劃,已獲80%的雇員響應。
據悉,新一輪自愿性無薪假措施會要求員工在未來6個月申請3周無薪假,大約相當于減薪11%。另外,總經理級員工減薪15%,董事級員工減薪20%,執行董事減薪25%,主席和行政總裁減薪30%。
除了短期減薪計劃,在長遠規劃方面,國泰集團將對其經營模式等各方面予以重新評估。國泰航空管理層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就公司最合適的營運規模及模式向董事局提出建議,務求在滿足香港航空旅游需求的同時,能讓集團得以保持健康的財政狀況,在未來數年履行對股東的責任。
“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我們必須作出正確的決定,以適應全球航空業的新形勢及保障集團的長遠未來發展。面對宏觀經濟及行業急轉,我們需要全面重新檢討集團的業務模式。”賀以禮稱。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