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蘭雪慶
自今年5月份大有控股通過司法拍賣方式取得天龍光電原控股股東常州諾亞持有的10%股份而上位第一大股東后,第三次保殼的“天龍光電”轉型之路又有新動向。
日前,天龍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設立全資子公司常州盛龍新能源有限公司、全資孫公司常州龍焱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同時,擬與杰梅(河南)風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簡稱“杰梅風電”)共同投資設立項目公司常州盛有新能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據悉,上述投資金額合計達2090萬元。《證券日報》記者就此事致電并發函至天龍光電,而公司相關人員截至發稿日并未給予回復。
轉型新能源
新股東背后資本引關注
據了解,天龍光電本次擬投資設立的三家公司業務均與新能源產業相關,公司早在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就表示,2020年度,公司將多渠道爭取與政府、其他企業投資合作,借助新入股東在新能源行業的豐富資源,將公司業務向新能源行業拓展。
然而對于新股東大有控股在新能源領域的資源情況,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大有控股旗下涉及“新能源”的公司為大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其經營范圍涵蓋農業技術咨詢;建筑材料設計;電氣機械設備銷售等諸多領域,業務十分龐雜,其在新能源行業的資源優勢并未凸顯。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天龍光電的新股東大有控股剛剛成立不久,自身除宣傳以外并無實質的新能源行業資源優勢,但不能否認大有控股具有除自身業務以外的新能源行業資源。”
據悉,大有控股的法人馮兆麒同時是南京晅昇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法人,此前也曾任職中海陽能源集團運營中心總監,股東王廣收和韓冰分別曾就職于貴州電建和國能生物發電集團。
“大有控股的主要成員曾有新能源行業企業的高管經歷,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具有相關行業的人脈、社會關系、行業運營經驗等資源。”盤和林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上位的大有控股背后資本也引發了投資者的猜測和關注。據盤和林分析,“大有控股去年11月份剛剛成立,注冊資本達5000萬元,就股東背景和近期的動作來看,背后很有可能是多家能源公司共同攜手成立的平臺公司,目的便是通過資本運作低價拍得天龍光電股份并成為控股股東,以取得天龍光電的生產、渠道、投資合作、土地廠房等核心資源。”
劉文平“掛帥”
高層大變動再拼保殼
天龍光電自2009年上市以來經營業績一直坎坷起伏。2012年-2017年的6年時間里,公司兩度陷入虧損和保殼的怪圈。受光伏531政策的影響,公司生產線自2018年12月份以來都處于停產狀態。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2019年已連續兩年虧損,若2020年業績不能扭虧,將有暫停上市的風險。
針對這一關鍵性的“保殼年”,天龍光電于今年5月份、6月份經歷了人事“大換血”,包括原董事長陳文、原總經理于濤在內的4名董事和3名監事提交辭職報告,由劉文平擔任公司新董事長兼總經理。
值得一提的是,劉文平自2006年保獲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博士學位后,在MEMS(微機電系統)、光伏、LED等行業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此次劉文平執掌天龍光電并肩負“保殼”重任,或將發揮其自身優勢為公司多晶、單晶爐等業務生產提供幫助。
而談及本次向新能源行業轉型的可行性時,盤和林表示:“天龍光電近年來的業績一直堪憂,借助控股股東資金實力和行業資源,轉向具有良好前景的新能源領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希望轉虧為盈、扭轉經營困頓局面,但具體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