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編輯邵好
1997年,永鼎股份在滬市主板鳴鑼上市,成為光纜行業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民營公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公司不僅形成了“光電交融,協同發展”的戰略格局,更不斷交出盈利的“成績單”。但在2020年,公司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
“去年疫情對我們幾個業務板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上市以來第一次虧損,公司內部都有壓力。”永鼎股份董事長莫思銘說,“只有大決心和大力度,才能把壓力轉變為公司發展的動力,力爭3到5年能再造一個‘新永鼎’。”
永鼎股份控股股東永鼎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蔡淵表示,集團將全力支持永鼎股份創新發展的長期戰略規劃,助力公司搶占產業競爭制高點,加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上市以來首虧
走進位于蘇州吳江的永鼎股份總部園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追光逐夢”四個大字,這正是永鼎股份一直在追求的經營理念。雖然公司經營業績時有起伏,但上市后的永鼎股份始終保持盈利狀態,并有17年采取分紅方式與股東共享公司經營紅利。
2020年,永鼎股份持續盈利的紀錄被終止。
受到疫情和行業周期的疊加影響,公司經歷了上市以來的首度虧損——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2.85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60億元。公司光纖光纜業務受主要客戶的訂單量和招標價下降,導致毛利同比減少2938.46萬元,并計提了1997萬元的存貨跌價準備。事實上,這只是國內光纖光纜市場“青黃不接”現狀的一個縮影。
隨著FFTx(即各類光纖網絡的總稱)和4G建設接近尾聲,5G大規模商用逐步興起,國內光纖光纜市場近兩年來進入震蕩調整階段。市場變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光纖單價從2012年的百元每芯公里,降至2018年的65元每芯公里;2019年,中國移動1.05億芯公里普通光纖集采的單價進一步降至30元每芯公里。
另外,終端銷量、項目周期、費用年降等因素導致公司汽車線束業務全年虧損3.29億元。
所謂年降,是每年底主機廠與零部件企業協商下調第二年的供貨價格。據了解,國內汽車行業的年降幅度一般在3%至5%,具體比例由雙方協商而定,但與供貨項目所處階段緊密相關,獲得新項目定點往往意味著更好的利潤表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汽車行業回暖明顯,我們爭取到了16個新項目定點,包括成為華為的線束供應商,通用汽車的33億元訂單也將在今年開始交付。新客戶、新業務方面也取得了進展。”莫思銘介紹道。
如何再造輝煌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永鼎股份制定了以打造“堅強永鼎,高效永鼎”為目標的長期戰略規劃。
“堅強永鼎”是指從組織框架到人才團隊再到業務協同上,在公司內部形成面向未來長期發展的穩定的構架。去年底,永鼎股份管理團隊進行了整體迭代,更年輕、更專業的“新面孔”隨之進入公司董事會。
莫思銘表示,通過團隊重組和流程再造,公司管理層可以穩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同時,永鼎股份還通過整合公司內部的產業、人力、研發等資源,新成立了汽車電氣事業部,目標是超越傳統一級供應商(Tier1)的市場定義,成為與車企深度綁定,提供從前期協同創新到后期數據共享服務的“Tier0.5”。
事實上,成為“Tier0.5”,永鼎股份有足夠的“底氣”。公司旗下的金亭線束是國內知名汽車線束廠商,產品覆蓋了常規低壓整車線束和新能源高低壓線束,主要客戶包括上汽通用、上汽大眾、沃爾沃、康明斯、延鋒安道拓、佛吉亞等;另一家子公司永鼎致遠則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電信大數據方面的核心供應商之一。
類似這種通過整合公司內部資源,形成高效協同效應,便是“高效永鼎”的目標。同樣的“化學反應”也發生在公司的光通信業務板塊上。面對下游市場的震蕩調整,永鼎股份主動選擇“往外走”和“往上走”兩條應對之策。
“往外走”便是擺脫對三大運營商訂單的依賴,開拓海外工程、特纖項目等新市場,打開公司新的業績增長空間。“往上走”則是憑借公司光纖光纜業務的體量優勢,將業務延伸至上游光器件、光模塊、光芯片等高附加值環節。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