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藍帆醫療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藍帆醫療實現營收約81.1億元,增長3.0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1.6億元,降低34.28%;實現扣非凈利潤約6212.5萬元,降低96.43%;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2.5億元,降低38.84%。
值得關注的是,自2013年開始,藍帆醫療確立了“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發展戰略,經過多年轉型升級,其健康防護手套業務占總營收比例從2016年的99.16%降到了2019年的48.28%。
但是受新冠疫情以及耗材帶量采購等因素影響,根據年報數據,2021年藍帆醫療的健康防護產品收入占比再次超過90%,藍帆醫療的轉型之路將何去何從?
兩大業務“冰火兩重天”
2016年、2017年,藍帆醫療的健康防護手套業務收入分別約12.8億元和15.2億元,分別占總營收99.16%和96.49%。
2018年,藍帆醫療“低值耗材+高值耗材”的轉型戰略正式全面開始,當年10月,藍帆醫療耗資近60億元,完成收購新加坡柏盛國際93.37%的股份,正式進入心臟介入領域——當時柏盛國際是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企業,其子公司吉威醫療占據中國市場份額超過20%,是國內心臟支架三大巨頭之一。
2019年,藍帆醫療的心臟介入業務后來居上,收入約17.4億元,占總營收49.99%,超越健康防護手套成為第一大業務。
但是2020年11月,剛進入心臟介入領域兩年的藍帆醫療,遇上了冠脈支架國家集采,其冠脈支架EXCROSSAL中標價低至469元,與當時掛網價格13300元相比,降價超過96%。
也正是從2020年開始,藍帆醫療心腦血管業務開始下滑——2020年、2021年收入分別為9.9億元、7.1億元,分別下降43.24%、28.01%。
財報顯示,冠脈支架集采后,藍帆醫療實現了更多醫院的覆蓋,將銷售網絡擴大到超過2300家醫院,截至2021年12月,其中標支架銷量超過35萬條,增長超過330%。以植入量統計,藍帆醫療冠脈支架使用量已在國內排名升至第二,市場份額大幅度提升。
但支架銷量的上升未能彌補價格的下降,藍帆醫療其他冠脈產品尚未上市或尚未放量,導致冠脈業務業績大幅下滑,同時疊加資本化開發支出減值等因素,2021年藍帆醫療心腦血管事業部由盈轉虧,虧損7.37億元。
相比之下,其健康防護產品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受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刺激,世界各國對藍帆醫療的醫療和防護手套需求暴增,產品供不應求,2020年其健康防護產品收入67.5億元,增長302.39%,從整體收入來看,若不考慮商譽減值情況,2020年藍帆醫療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597.23%。
2021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各國對醫療及防護產品的需求繼續大幅增加,藍帆醫療各類醫療及防護手套、口罩等需求訂單跟著大幅增加,同時藍帆醫療持續擴充產能,2021年內其“2億副/年手術手套項目”第一期和二期、“年產75億支健康防護(丁腈手套)項目”、“年產45億支PVC健康防護手套項目”、“年產100億支/年高端健康防護丁腈手套項目”等項目均建成投產。
根據年報數據,2021年藍帆醫療健康防護產品營收73.5億元,占總營收90.7%,全年貢獻的凈利潤為24.92億元。
健康防護產品盈利水平持續下滑
健康防護產品實現爆發式增長的同時,值得思考的是這一增長能夠持續多久,是否會逐漸恢復至疫情前增長水平?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藍帆醫療健康防護產品營收增長8.91%,和2020年相比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2019年藍帆醫療健康防護手套收入增速分別為5.15%和4.95%。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第三、第四季度,藍帆醫療利潤為負。2021年10月,藍帆醫療在公告中表示,第三季度業績出現虧損,主要由于健康防護產品盈利水平在第二、第三季度持續下滑,逐步趨近疫情前的正常利潤水平,健康防護產品平均價格下降,產品毛利空間被急劇壓縮。
根據上述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藍帆醫療主要健康防護產品平均價格(元/千支)分別為490.14元、334.52元、200.43元。
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疫情穩定控制,國外疫情雖然依舊嚴峻,但終端客戶需求已處于穩定狀態;國內供應端產能集中投產,加之前期終端客戶積壓庫存偏高,并且艙位緊張,運費費用過高等諸多因素導致客戶訂貨意愿不足,大家都在觀望,因此市場價格出現急劇下降。
年報也顯示,藍帆醫療現有健康防護領域業務的主要產品特點是市場空間巨大,需求剛性,但進入壁壘相對較低,較易陷入同質化競爭。
全球手套行業的新增建成的產能供給在過去兩年中也大幅增加,基本匹配了需求端的增加,主要手套品類的價格也逐漸回落至疫情爆發之前,部分品種甚至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狀況。伴隨新建產能的大量釋放,容易導致階段性供過于求,產品價格回落,疊加原材料成本上漲,行業整體盈利可能持續承壓。
據梳理,除了藍帆醫療大規模擴產,2021年上半年,英科醫療新增一次性非乳膠手套年化產能約150億支,2021年下半年,中紅醫療預計新增一次性手套產能將達95億支。
虧損7.37億的心腦血管業務走向何方?
面對全國集采,藍帆醫療的心腦血管業務該如何應對?
國際化或許是藍帆醫療的重要優勢,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藍帆醫療81.1億營收中,73.5億屬于境外收入,占比90.64%。
從冠脈支架產品來看,2020年10月,藍帆醫療新款產品鈷鉻合金BioFreedomUltra獲得歐洲CE認證,截至2021年12月,已經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國、英國、智利、捷克、奧地利、德國等28個歐洲和南美洲國家實現銷售。此后,BioFreedomUltra2020年12月份在泰國獲批,2021年2月份在韓國獲批,目前已進入7個東南亞和北亞國家和地區。
另外藍帆醫療也在進行多賽道布局。
2019年8月2日,藍帆醫療披露將以總價13.9億元收購瑞士企業NVT(NewValveTechnology)100%股權并增資,正式進入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領域。根據相關數據,我國TAVR市場雖處于發展初期,但規模增長迅速,TAVR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0.4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5.56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38.1%。
但是年報信息顯示,目前藍帆醫療瓣膜業務的歐洲市場開拓仍處于初期,國內首款瓣膜產品尚未上市,導致瓣膜業務業績增長仍然有限,同時藍帆醫療在持續加大對瓣膜及冠脈產品的研發及臨床投入,這些均是心腦血管事業部由盈轉虧的因素。
2021年3月,藍帆醫療出資1.55億元認購沃福曼醫療14.76%股權,進入血管內斷層成像系統(OCT)市場,進一步擴展心腦血管業務布局,吉威醫療已經擔任沃福曼醫療OCT產品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總經銷商。
但是目前國內OCT市場似乎存量有限,根據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分析,2020年,中國冠狀動脈OCT系統市場規模約為3.8億元人民幣,截至2020年上半年,國內醫院OCT裝機量約100余家,一半以上年使用量不足50例,且OCT導管使用量占PCI手術量的比例只有約1%。但是與日本、歐洲、美國相比,我國包括OCT在內的腔內影像使用比例明顯偏低,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上述分析顯示,2019年以前,市場僅有雅培一家外企產品銷售,處于絕對壟斷地位,目前已有微光醫療、沃福曼、阿格斯的OCT產品獲批上市,但國產品牌銷售時間較短,設備進院和耗材掛網需要走流程,目前市場仍由雅培占主導地位。
另外2019年6月,藍帆醫療還出資1.02億元入股人工心臟研發企業蘇州同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持有10.16%股權。
除了健康防護和心腦血管兩大業務,藍帆醫療的商譽問題也同樣值得關注,2020年與2021年,藍帆醫療分別對商譽計提約17.6億元和17.0億元的減值準備,利潤也相應減少。
據了解,2018年由于并購柏盛國際等因素,藍帆醫療商譽達63.8億元,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約82%,根據2021年年報,截至2021年12月31日,藍帆醫療商譽為35.1億元。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