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滬市2087家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成績單,一幅穩增長、優結構、重回報的經濟“畫卷”徐徐展開,為戰“疫”中的A股市場注入陣陣暖意。
據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截至4月30日,除未來股份等4家主板公司外,滬市主板和科創板2087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了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滬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保持穩定增長,在穩經濟、促就業、保民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本盤”。科創板立足科技創新,“硬科技”底色持續彰顯,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逐步顯現。科創板國際吸引力的進一步提升,也將A股硬科技的“名片”擦得更亮。
穩增長與穩就業互促共進
國企民企保持均衡發展
2021年,滬市公司整體業績保持穩定增長,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7.91萬億元,歸母凈利潤為4.13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為3.8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4%和29%。
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滬市公司收入占比超過七成,利潤占比超過八成。其中,科創板公司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344.54億元,歸母凈利潤為948.41億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37%和76%。2022年一季度,科創板延續高增長態勢,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46%和62%。
從企業類型來看,滬市國企民企實現均衡發展,滬市國企2021年合計貢獻營業收入39.06萬億元、凈利潤3.5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1%。其中,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9.79萬億元、凈利潤0.9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1%,高質量發展勢頭更加明顯。民營企業則顯示出更快的業績增長速度。2021年滬市民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84萬億元,凈利潤為0.55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17%、54%。
滬市公司對穩就業的帶動作用不容小覷。數據顯示,2021年,滬市公司新增員工人數約33萬人,整體就業人數達1730萬人。以GDP占比測算,間接帶動就業人口2億人以上,占全國就業人口比重近三成。其中,汽車設備、醫藥、計算機通信、電氣機械設備等行業員工規模均超40萬人次,穩增長與穩就業互促共進。
面對材料價格上漲和疫情壓力,一批關乎國計民生的滬市公司積極配合穩供保價,通過內部降本提效,全力做好民生保障。例如,批發零售、交運倉儲、住宿餐飲等行業搭載著百姓出行和消費的基本需求,克服疫情擾動影響,實現費用率同比分別降低0.8個、1.0個和3.8個百分點。面對較大的成本上行壓力,電熱燃水生產努力壓縮各項費用,費用率同比減少0.2個百分點,保障基礎能源穩定運行。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滬市公司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860余家公司披露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ESG披露數量創歷史新高,1200余家公司在年度報告中主動展示為減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滬市公司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支持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為鄉村振興建設積勢蓄力,2021年合計投入資金及物資近526億元。
科創板“硬科技”成色鮮明
滬市公司研發投入持續加大
科創板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個“硬科技”領域,中芯國際、晶科能源、君實生物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者,借力資本市場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2021年,科創板公司研發強度持續加大,全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852.40億元,同比增長29%,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3%。其中,百濟神州、翱捷科技等38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超過30%。科創板公司2021年合計新增發明專利7800余項,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數達到108項,66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
與此同時,主板公司研發力度也在不斷強化,主板實體公司研發強度連續3年保持正增長,2021年全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7006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107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中國建筑、上汽集團等13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8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推動國產化發展不斷提速,傳統產業工藝革新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穩步推進。
現金分紅創歷史新高
投資者結構日益優化
滬市公司在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用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2021年度共有1543家公司推出分紅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4%,現金分紅總額超過1.5萬億元,較2020年大幅增長26%。其中,1139家公司分紅比例超30%,占比為74%;325家公司分紅比例超50%,占比約21%;162家公司派現10億元以上。
同時,股票回購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有230余家次公司完成或正在實施回購,累計已完成回購金額合計570余億元。與此同時,滬市業績說明會漸成常態,實現召開數量“全覆蓋”,投資者關系管理邁上新臺階。
一個積極的信號是,專業機構投資者在滬市的活躍度在持續提高。截至2021年末,專業機構投資者在滬市公司流通股中的持股市值約10萬億元,同比增長約25%;交易占比約達36%,同比增加約7個百分點;全年日均成交金額3301億元,同比增長達81%。其中,基金類投資者持有市值4.6萬億元,同比增長77%;持股占比約10%,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全年日均成交金額1993億元,同比增長95%。
科創板公司對外資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有38只科創板股票被納入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核心指數體系。隨著外資投資科創板渠道進一步拓寬,外資持股規模與覆蓋面不斷提高。2021年末,外資機構持倉金額達到1043.06億元,占比近5%。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