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燦邦
作為老牌能化全產業鏈企業,在國際能化產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的背景下,廣匯能源(600256)業績連創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凈利潤84億元,盈利規模是2021年同期的三倍,且遠超2021年全年。
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廣匯能源,對話廣匯能源董事長韓士發。在韓士發看來,廣匯能源當前已經構建了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抵御外部風險因素的能力持續增強,同時,堅持綠色發展、引入先進技術、貫徹高質量經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為公司構筑了堅實發展基礎。
韓士發表示,國內經濟預期向好,下半年穩經濟增長將成為主要政策著力點,工業需求有望同步回升。在此背景下,與公司相關的天然氣、煤炭、甲醇等主要產品價格仍將保持高位,公司也在積極布局CCUS、氫能等新型能源,未來公司業績增長仍將保持強勁動力。
煤炭業務價值獲認可
廣匯能源業績連創新高,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公司煤炭業務量價齊升。目前,廣匯能源擁有煤炭資源儲量65.97億噸,且煤礦地處新疆“東大門”哈密、占據了“疆煤東運”的有利區位;此外,公司擁有自建的公路、鐵路物流運輸通道,具備建造產能過億噸礦山的各方面條件。
韓士發向記者介紹,廣匯能源正推動煤炭業務增儲上產、深度挖潛。其中,具備3000萬噸/年生產能力的白石湖煤礦已被納入國家保供名單,在保證安全生產的情況下,將充分受益于國家煤炭增產保供政策,為國內煤炭資源緊缺地區提供有力的煤炭供應保障。
馬朗煤礦也正推進項目核準手續辦理及配套臨建的建設工作,廣匯能源將依托該煤礦快速釋放產能滿足國家煤炭增產保供要求。公司還在積極推進東部礦區入規相關工作,計劃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主要手續辦理,2024年后逐步釋放產能。
廣匯能源煤炭業務外銷主要目標市場為河西走廊、西南區域、寧夏地區及哈密淖毛湖周邊市場,主要用戶為電廠、鋼廠等大型用煤企業。公司已與酒鋼、攀鋼、國家能源集團、甘電投、華能、大唐等大型用煤企業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保證了煤炭銷售的穩定性。
面對煤炭需求的增長,廣匯能源正以市場為中心積極調整煤炭產業布局。不久前,廣匯能源宣布籌建西南營銷中心,有意進一步擴大疆煤外運規模。韓士發表示,公司將聯合廣匯物流共同建設“四大煤炭物流銷售基地”,包括四川廣元、甘肅柳溝、寧夏寧東及中原物流基地。
其中,西南營銷基地定位川渝、云貴及兩湖地區市場,目前前述區域的整體煤炭缺口量超過1億噸,通過建設西南煤炭營銷中心能夠進一步擴大和夯實廣匯能源在西南區域的煤炭銷售市場和保供能力,未來公司在該地區的市場規模定位在2500萬噸/年~3000萬噸/年。
甘肅區域是廣匯能源疆外煤炭銷售業務的基礎市場,柳溝物流基地主要輻射甘肅全域,規劃在現有的1000萬噸/年基礎上通過改造提升規模至2000萬噸/年,目前改造正在進行,計劃年內完成。為此,廣匯能源規劃建設2000萬噸規模的寧夏物流基地。
同時,廣匯能源已將東部及港口區域視作煤炭業務市場開拓、提量銷售的重點區域。因此,中原物流基地將主要輻射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中原缺煤省份,并延伸輻射至長三角地區,規劃建設規模達到1500萬噸。
韓士發分享了對煤炭市場前景的看法。他認為,俄烏沖突正在重塑國際市場能源貿易格局,一方面增加了能源供應保障的擔憂,另一方面大幅提高了能源的貿易成本。同時,近年來,能源轉型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帶來化石能源長周期投資不足,而新能源增幅遠低于國民經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供給沖擊已成為市場新的主導因素。
韓士發指出,在當前國際國內背景下,煤炭作為國家能源安全“壓艙石”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煤炭消費絕對量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依然將保持增長,而新疆將是增產最大潛力區。
根據廣匯能源的判斷,未來3~5年,國家政策層面保供穩價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煤價的上漲幅度,但短期難以改變偏緊的煤炭供需關系。
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已明確我國國內煤炭需求量,要求煤炭日產量達到1260萬噸以上,年產量達到46億噸,加上往年約3億噸煤炭進口,總需求約49億噸~50億噸;在此基礎上,隨著國內宏觀經濟的預期不斷向好,伴隨國民經濟的增長,社會用能需求預計仍將保持增長態勢,煤炭的絕對消費量將穩中有增。
另一方面,目前國際煤炭價格高漲,無論是亞洲、歐洲煤炭價格均遠高于國內價格,這將對國家煤炭進口產生較大的限制和沖擊。
LNG業務迅速提升
“啟東項目是廣匯能源正在規劃的非常重要的項目。”談起公司LNG業務,韓士發頗為自豪,“一點也不夸張地說,廣匯是中國陸基LNG產業的先驅,中國第一家陸上規模化LNG工廠是我們運營的,第一輛LNG汽車的推廣以及LNG運輸接收裝備都是由我們牽頭的。這也是廣匯能源作為民營企業能在很早期就介入國內LNG接收站項目并獲批的主要原因。”
2014年,廣匯能源所屬啟東LNG接收站項目獲得核準并開工建設,項目位于南通呂四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區,目前,該項目碼頭、儲罐、外輸管線等基礎設施已日趨完善。啟東LNG接收站項目是依托江蘇省南通港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以液化天然氣產品為主,同時具備倉儲、分銷、轉運等整體功能的綜合能源物流基地。
同時,該項目已建成合計62萬m^3罐容的5座儲罐,6#20萬m^3儲罐正在建設,預計2023年年底前建成投運,到2024年底,公司預計將建成7座儲罐合計罐容達到102萬m^3。屆時碼頭倉儲周轉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年。
外輸管線方面,啟通天然氣管線項目已于2020年末建成通氣,設計年輸氣能力40億m^3(折合300萬噸)。沿海天然氣管線,江蘇省沿海管道項目如東-常熟-太倉干線工程已獲省發改委核準,設計輸氣能力120億m^3。其中啟東-海門支線段工程起自廣匯LNG接收站,廣匯LNG接收站做為其氣源點,設計年輸量為40億m^3,預計2023年年底前建成通氣。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規劃,是因為我們堅定不移地認為天然氣產業將面臨大發展機遇,天然氣是化石能源中最環保的一類,其意義不言而喻。”韓士發告訴記者,啟東LNG項目已經為廣匯能源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目前其貢獻的利潤成了公司整體利潤的重要一環。
廣匯能源已經與LNG上下游客戶簽署了穩定的購銷合作合同,公司也在規劃新增自有氣源,特別是公司正緊抓“一帶一路”機遇,在哈薩克斯坦投資齋桑油氣開發項目,通過公司建設的中哈跨境天然氣管線將哈國天然氣輸氣至我國境內。
韓士發指出,廣匯能源在天然氣全產業鏈進行了布局,涉及上游氣源、中游稀缺的LNG碼頭資源、下游終端加氣站及城燃客戶,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強;靈活的經營模式也有利于公司根據外部市場變化適時調整銷售策略,鎖定利潤。
煤化工業務方面,廣匯能源目前擁有二甲基二硫及乙二醇兩種明星產品。其中二甲基二硫生產裝置采用的是國內首創的甲硫醇硫化法,公司擁有完全知識產權,主要原料和公用工程依托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乙二醇產品為公司以荒煤氣為原料,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生產所得,開創了荒煤氣綜合利用制乙二醇的先河。
韓士發介紹,當前公司煤化工業務板塊處于業績穩定增長階段,生產裝置穩定運行,煤化工產品全產全銷。據悉,在生產高質量乙二醇產品的基礎上,廣匯能源正積極拓展華東等地需求市場,已與多家下游客戶簽訂了銷售協議。
培育戰略新興業務
近年來,廣匯能源也在加快培育新業務,公司將目光瞄準了氫能與碳捕捉項目。
關于氫能,韓士發同樣持有氫能是終極能源的觀點。“電動車只是將碳排放從一個地方挪到了另一個地方,氫能才是解決整個社會碳排放問題的最佳途徑。”
據韓士發介紹,廣匯能源在發展氫能產業上具有非常突出的資源和應用場景優勢,具備規模化發展氫能產業的優勢條件,例如完善的交通運輸條件、煤炭運輸需求、充足的氫源保障以及豐富的建站、經營經驗等。
特別是在氫源保障方面,到2025年,廣匯清潔煉化碳化爐荒煤氣提氫可形成“藍氫”產能5.21萬噸/年;到2026年,淖毛湖當地通過回收利用荒煤氣提氫可形成“藍氫”產能12萬噸/年;到2027年將開展大規模風光發電制取“綠氫”,形成“綠氫”產能17.9萬噸/年。“預計到2027年底,制氫總規模達35.11萬噸/年,為淖毛湖地區氫能重卡的替代提供充足的氫源保障。”
此外,韓士發指出,廣匯能源投入運營LNG氣化站、L-CNG加注站共182座,其中在哈密淖毛湖地區擁有9座加氣站,均可作為氫能產業鏈中可充分利用的資源;加氫站點布局建設可在現有的加氣站基礎上,升級改造成為帶有加氫功能的綜合能源站;同時,公司擁有豐富的加氣站建設、運營經驗及人才儲備,可快速完成產業規劃布局及建設運營。
根據廣匯能源的建設規劃,2022~2024年是公司氫能交通運輸產業示范、布局階段;2025~2027年是氫能交通運輸產業快速發展階段,在快速開展加氫站站點布局與建設的同時,利用荒煤氣提“藍氫”及電解水制“綠氫”,在淖毛湖地區開展氫能交通運輸領域大規模替代,通過交通運輸場景應用實現氫能產業的綜合利用。
對于二氧化碳捕集及驅油項目,廣匯能源也寄予厚望,公司將該項目視作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組合,并堅定地認為,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及驅油是目前化石能源實現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術選擇。
新疆適宜二氧化碳驅油的油氣田地質儲量豐富,特別需要低成本經濟可行的二氧化碳碳源,因此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用于油田提升采收率(以下簡稱CCUS-EOR)是多贏之舉。
韓士發介紹,發展CCUS-EOR項目不僅可以幫助煤化工排放企業降低碳排放,騰出環境容量指標,還可以提高區域油氣田的油氣采收率,實現油田增產增效的同時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更可以通過替代現有的水驅工藝,實現節水目標,生態效益顯著。
“公司具備實施大型CCUS-EOR項目得天獨厚的條件,即源匯匹配條件最佳。”韓士發說道。具體而言,一是公司淖毛湖煤化工裝置副產大量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低;二是公司周邊油田急需二氧化碳用于驅油提高石油產量,且距離公司碳源點直線距離僅約70公里。“總的來看,廣匯能源的源匯匹配性良好,具備開展大型CCUS-EOR項目的巨大優勢。”
據悉,廣匯能源計劃在哈密淖毛湖投資143億元建設1300萬噸/年環準噶爾盆地二氧化碳捕集、管輸及驅油一體化項目,項目將分三期實施。三期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增產石油約430萬噸/年,埋藏二氧化碳910萬噸/年(封存率70%),節約水資源近2600萬噸/年。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