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靳衛星
A股生物醫藥企業回購熱度不減。
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23日,A股生物醫藥行業年內共有79家上市公司公告回購,涉及25.67億股,總額達576.94億元,去年同期有54家企業實施回購,共涉及14.59億股,涉資總額292.36億元。
“生物醫藥企業回購具有主動性、連續性特色,且龍頭企業普遍單次回購金額較高,顯現了行業上市公司對產業回暖及板塊估值回升的信心。”東高科技首席策略研究員陳宇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多家龍頭企業大手筆回購
從回購力度來看,多家龍頭企業實施大手筆回購。例如,今年上半年,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發布公告,通過股票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24.99萬股,支付的總金額近10億元。此后不久,某醫藥公司宣布擬以6億元-12億元回購股份,回購的股份將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此外,在實施回購的企業中,不乏云南白藥、健康元、凱萊英、華潤雙鶴、九州通、泰格醫藥、魚躍醫療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身影。
從回購目的來看,一部分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及對基本面的判斷,提升投資者信心;另有一部分公司是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和員工持股計劃;此外,也有公司回購股份是用于注銷并減少注冊資本。
對此,上海國際首席技術官學院特聘實踐教授、南京大學MBA兼職導師馮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些醫藥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不進行注銷,而是用于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是為了在經營上提振員工熱情,同時也提出更高的業績目標,以股權激勵的方式促使員工達成業績目標。”
對于A股醫藥板塊今年出現“回購潮”的背后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總監向記者表示,“這透露出醫藥企業認為當前股價未能充分體現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和良好的資產質量,預示著相關企業效益好、資金壓力小;股份回購作為企業有效調度資金的手段,企業會在手頭有多余資金時,將股本回購作為庫藏或員工激勵手段,表明醫藥企業有增長信心。”
復雜內外部環境中做戰略調整
事實上,近兩年來,受多重不確定性因素影響,生物醫藥企業投融資項目數量較過去幾年增速放緩,投資人變得更為謹慎,生物制藥IPO熱度有所降溫。
“回購也是相關企業受到日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影響做出的戰略調整。”量子位智庫分析師劉萌媛補充道,“近兩年受多重因素影響,藥企仿制藥收入斷崖式下跌,創新藥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加之主要原輔材料及能源價格、物流成本的持續上漲,以及研發投入的繼續穩步增加,導致部門醫藥企業利潤出現較大下滑。因此,不得不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
興業證券分析指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醫藥經歷了持續大幅調整,達到了歷史10年最低持倉,當前政策底、估值底、持倉底特征顯著。究其緣由,一方面,近兩年宏觀環境的變化帶動了資本市場波動的加劇,且板塊輪動、生物醫藥企業不再處于潮頭;另一方面,也與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企業估值大幅回調且至今尚未得到足夠修復有關。
今年前三個季度,醫藥股的表現則可以用“慘烈”來描述,區間累計下跌近22%,跌幅在申萬28個大類行業中排名第6。但進入第四季度后出現反轉,醫藥股持續大幅領跑市場,同花順數據顯示,申萬醫藥板塊累計上漲幅度明顯,在申萬28個大類行業中排名第二。
森瑞投資董事長林存對外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是醫藥上漲幅度最為明顯的時間窗口,而如果站在中長期看,我們則是持續樂觀看待醫藥這個金礦產業,大部分醫藥企業都有潛力創出新高。”
“生物醫藥行業在當前依然處于等待估值和市場修復的階段,但資方和企業對行業未來都抱有足夠信心。”上述投資總監強調,“后續隨著估值和投資邏輯的變化,那些做到高效管理現金流、高效運營、具有強研發能力的同時,產品管線具備商業化兌現價值的企業,才更能吸引投資關注。”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