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3月23日,CXO(醫療研發外包)賽道公司藥明生物召開業績說明會,公司CEO陳智勝表示,今年公司仍將延續強勁增長勢頭。“由于通貨膨脹等因素,跨國大藥企更愿意外包生產,而不是自建產能;阿爾茲海默癥藥物需求激增及全球生物藥產能受限,會進一步推動CDMO行業的增長;未來幾年多個重磅生物藥專利到期,生物類似物市場擴容會成為CDMO行業的另一利好。”
藥明生物于3月22日公布的2022年業績顯示,去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長48.4%至152.7億元,毛利同比增長39.2%至67.2億元,經調整純利增長47.1%至50.5億元,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63%。
當下,融資困境、藥物研發所使用的實驗猴價格降溫等信息側面印證著生物醫藥行業的“寒冬”。作為生物醫藥行業創新研發的“賣水人”,CXO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分化。未來CXO行業會呈現出哪些變化和趨勢,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陳智勝也表示,CXO行業將迎來分化,單一商業模式的企業,如果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對沖行業的周期性挑戰、規避風險,將面臨市場挑戰。
非新冠項目備受關注
海外收入保持增長
對于以藥明生物為代表的CXO企業交出的2022年成績單,投資者較為關注的是新冠藥物研發項目減少帶來的影響以及未來非新冠藥物項目的收入預期。
“去年新冠項目占公司業績的比重為78.4%,今年公司的新冠項目收入比例將下降。”陳智勝向投資者介紹,去年非新冠項目收益同比增長62.8%,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非新冠項目數增長至近550個,今年非新冠項目收入增長依然強勁。
“隨著收入結構的調整,非新冠項目的收入增長將對沖新冠項目收入下降的影響,全年收入增幅有望繼續保持在高水平。”陳智勝表示。
作為一家全球發展的CXO企業,藥明生物的收入大部分來自海外。去年,北美市場在藥明生物總收入中的占比為55.6%,并貢獻了50%的新項目。
但2022年2月份,藥明生物旗下無錫子公司和上海子公司被列入美國商務部“未經核實名單”(UnverifiedList,UVL)。對此,陳智勝表示,北美是藥明生物最大的市場,由于來自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和大型藥企的需求比較旺盛,收益同比增長62.5%。去年在北美市場,成功開拓約100個新客戶。“目前,兩家子公司已經相繼從UVL清單移除。表明全球客戶依然信任公司。”
CXO賽道業績分化
行業迎來洗牌
2021年年末,《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發布,強調新藥研發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這也使得偽醫藥創新進一步出清。隨著政策的調整,醫藥創新研發企業伴隨著融資寒冬的到來迎來洗牌,也導致“賣水人”業績出現分化。
例如,百花醫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度公司預計虧損2450萬元至3650萬元,同比下降140%至161%;扣非后預計虧損2600萬元至3880萬元。而2021年百花醫藥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82.71萬元,扣非凈利潤為891.42萬元。
對此,陳智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CXO行業可以分化出CRO、CDMO、CMO等多個商業模式,有做早期臨床前研發項目的,有做動物實驗項目的,有做商業化生產的,每個細分領域的成長周期不同。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才有助于規避細分賽道的周期性風險,未來專注單一環節的CXO行業內公司業績分化將越來越明顯。
隨著行業的分化,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漲跌不一。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今年以來截至3月23日,A股醫療研發外包板塊25家上市公司中,10家公司股價期間下跌。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期來看,CXO行業跟隨創新藥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仍是醫藥領域的主要成長點之一,市場投資者在長期觀察政策變動與認知不斷加深的過程中,也將對CXO行業的成長空間有著更為理性的判斷,因此CXO行業的估值與股價最終會回歸合理區間。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