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熊悅
年報披露即將收官。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收盤,A股74家中藥企業中已有53家公布了2022年年度報告。其中,42家去年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占比八成;24家歸母凈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
在中成藥集采、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中醫藥傳承創新等行業趨勢之下,加碼新藥研發也成為諸多中藥企業的選擇。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醫藥行業整體經營情況向好,保持相對穩定增長,部分老牌中藥企業憑借深厚的技術優勢和品牌競爭力,業績表現出色,一些中小型中藥企業業績表現相對一般。
根據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此前發布的《2022年醫藥工業經濟運行情況》,2022年,受中藥材漲價等因素影響,中藥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中成藥生產、中藥飲片加工兩個子行業營收分別同比增長5.6%、5.5%,但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1%、31.9%。
行業利潤總體承壓下,多家老牌頭部中藥企業的業績表現依舊亮眼。
具體來看,2022年歸母凈利潤超10億元的有8家。其中,白云山、云南白藥、華潤三九、同仁堂、太極集團、以嶺藥業等6家老牌中藥企業穩居百億元營收陣營,且均創歷史新高。
可以看到,中藥企業明星產品的核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繼續成為拉動營收增長的“現金牛”。同時,在相關產品傳統銷售渠道趨于穩定的情況下,多數中藥企業也在加大線上渠道布局。
濟川藥業在年報中表示,受益于去年第四季度主要品種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和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市場需求大量增加,加之銷售渠道拓展,公司營收同比增加17.9%。公司去年包括上述兩種藥品在內的兒科類產品板塊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18.57%、42.62%。
擁有康恩貝、前列康等多個知名品牌及系列產品的康恩貝同樣在年報中提及核心產品的營收貢獻。“康恩貝牌腸炎寧系列產品通過加大品牌宣傳、推廣療程用藥,以及拓展醫學市場開發等,銷售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
去年,中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也進一步加大。數據顯示,上述53家已公布年報的中藥企業研發投入總額較上年增加11.27億元,至96.56億元。其中,39家研發投入總額較上年同期出現增長,占比超七成。從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收的比重來看,龍津藥業、康緣藥業、眾生藥業、天士力等4家企業的占比超過10%。
伴隨中藥創新研發熱度不斷升溫,中藥新藥上市也在加速。2022年,有7個中藥新藥獲國家藥監局常規批準上市。米內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已有7款中藥新藥提交上市申請,而去年同期只有3款中藥新藥申報上市,注冊申請數量明顯增加。
有中藥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營收增長主要依靠兩個部分,一是存量品種的內生增長;二是創新藥物的增量。去年有10款中藥新藥提交上市申請,表明中藥創新的前景廣闊。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中藥創新主要體現在研發新品種、開發新工藝、提高產業化級別、加強品牌建設等方面。實現路徑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研發能力,或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的合作等。在這個過程中,中藥材的種植和提取、傳統和現代的融合等是難點。
鄧之東認為,中藥創新的技術難度較大,這需要企業具備優秀的團隊、領先的技術、雄厚的資本、卓越的研發能力。同時,中藥產業的市場需求變化較為頻繁,需要企業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