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鏡茹
6月7日,道氏技術公告稱,公司近日與KH Energy Co.,Ltd(簡稱“KHEnergy”)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達成戰略伙伴關系。
據公告,雙方將各出資100萬元人民幣,共同設立合資公司,預計于今年9月前完成設立,合資公司將在韓國開展新能源電池領域業務,加快公司業務國際化布局。
(公司供圖)
道氏技術在公告中稱,雙方將共同研究和推進新能源電池項目各領域合作,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使其有利于進入韓國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市場和前驅體工廠建設,以及三元廢舊鋰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業務。
據了解,KH Energy成立于1986年,經營液體燃料及相關產品批發業務、加油站及充電站經營、公路休息區運營等。
就在去年年底,道氏技術還曾獲韓國浦項化學NCM前驅體大單。
對于公司為何“鐘情”韓國市場?道氏技術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高度重視韓國在全球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市場中的重要地位,本次合作契合了公司拓展海外市場的核心發展戰略。同時也意味著公司動力電池材料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為未來提高國際高端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提供有力支持。
事實上,不僅僅是道氏技術,步入2023年以來,建廠仍是鋰電材料企業“出海”的主旋律。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鋰電材料企業在全球新能源產業的供應話語權不斷增強,出海建廠已成為業內“新共識”。
3月24日,格林美與韓國SK On、ECOPRO簽訂諒解備忘錄,三方確認了合資在韓國投建二次動力電池用新一代超高鎳多元前驅體(PCAM)制造工廠的初步意向;4月12日,優美科與大眾集團旗下新電池公司PowerCo的合資企業正式獲得批準,雙方正著手準備在歐洲進行正極活性材料(CAM)及前驅體材料(PCAM)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此外,璞泰來、諾德股份、廈鎢新能等鋰電材料上市公司也紛紛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建立生產工廠。
對此,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鋰電材料企業出海建廠起到了‘強鏈補鏈’作用,通過形成完整產業鏈配套,對搶先占領市場,維護產業鏈安全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出海大勢已成,車企對鋰電池需求越來越大,鋰電池材料企業需要盡快擴產以滿足市場需求。”
不過,在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專家吳婉瑩看來,出海建廠風險與機遇并存。“海外建廠優勢在于對產業鏈的管理經驗和行業資源,但同樣也面臨更高的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且在海外政策變化、當地企業競爭以及產品需求波動等方面都存在不確定性,企業需兼顧海外與國內市場,保持穩定經營。”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