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彭衍菘
7月14日,沈陽機床披露2023年半年報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為負值。沈陽機床表示,“報告期內,受部分行業需求下降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公司銷售規模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沈陽機床剛脫星摘帽一個多月,如今上半年業績又陷入虧損的泥潭。未來公司業績走向如何?是否會存在被ST的風險?
7月14日下午,沈陽機床證券事務代表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資本結構已經大幅優化,再次被實施退市風險的概率較小;另外,公司呈減虧趨勢,將盡快達到收支平衡。
上半年銷售規模下降
資料顯示,沈陽機床主營業務為金屬切削機床制造,擁有多類機床整機產品,應用于汽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根據業績預告,沈陽機床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虧5500萬元-6500萬元,扣非凈利潤預虧8500萬元-9500萬元。業績預告提到,銷售規模下降是凈利虧損的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第一季度財務數據來看,因差旅費、展會費等增加,公司銷售費用環比新增509.15萬元至2096.25萬元。為何銷售費用增長、銷售規模卻在下降?
對此,沈陽機床證券事務代表表示:“因為頭部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所以目前銷售規模有所縮減。”
業績預告中,沈陽機床還表示,將通過加強重點領域開拓,持續優化產品競爭能力,努力提升公司經營效益。公司證代表示,“公司熱門產品的市場訂單比較充足。未來主要發展中高端機床,目前對產品結構有一定調整,可能會影響一些產品的訂單。”
前不久,沈陽機床亮相第26屆青島國際機床展覽會暨CJK2023第六屆中日韓智能制造大會,展示了VMC850Q立式加工中心、iT35L臥式數控車床等設備。公司證代表示,除了專研產品應對競爭以外,市場端也在發力,派駐各地營銷團隊通過積極參展等方式進行宣傳。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認為,在工業母機領域,沈陽機床需要在數控機床競爭中完成產品技術積累,公司可以研判明確的技術路徑,即機床的軟硬件技術和機床生產工藝,軟件為數控機床的操作系統,硬件如傳動、電機、金屬切削刀片等等。在高技術壁壘的工業母機領域,沈陽機床需要在新一代機床競爭中,靠技術支撐起企業的底氣。
公司稱再次冠帽概率小
沈陽機床曾經在2017年、2019年及2022年多次被實施風險警示。去年4月19日,公司因財務風險被冠以“*ST”風險警示。
之后,當時的“*ST沈機”通過改革經營工作,完成定向增發,大幅改善資本結構。在今年5月23日,沈陽機床成功脫星摘帽。
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凈利雙減,營收同比減少18.40%至3.78億元,凈利潤同比減少281.19%至-3471.22萬元。即便在去年半年度業績中盈利1097.70萬元,但也主要受子公司希斯機床破產清算影響,對公司2022年整體生產經營和業績的影響為3700.95萬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公司證代表示:“公司一直以來生產規模較大,生產成本費用等也相對較高,因此,只有產出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完全覆蓋掉成本及費用。截止目前,可能生產還不能完全覆蓋成本費用實現盈利。”對于公司實現收支平衡的大概時間表,對方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不過該人士表示,公司正持續呈減虧的狀態。
盡管如此,持續的業績虧損,公司是否會再次被“戴帽冠星”?公司證代表示不太可能會觸及退市風險警示。“首先,從凈資產上來看,公司目前凈資產在去年經過非公開發行之后獲得了資本結構改善,風險降低了許多,因此在這方面觸及退市風險形式的可能性比較小;另外,比如在凈利潤方面,根據相關規定,公司營收不太可能會小于1億元。”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認為,沈陽機床可以一方面優化內部管理及生產流程,力爭壓降成本,提高產出效率;另一方面加強產品研究和客戶開拓,努力提升公司收入水平,從而提高公司經營效益和效率,盡早實現收支平衡。
(編輯 袁元)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