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9月15日,*ST中期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擬向控股股東中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期集團”)出售中國中期持有的除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期貨”)25.35%股份、北京中期時代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期時代”)100%股權及相關負債之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中期集團以現金支付。同時,公司擬向國際期貨除中國中期以外的所有股東發行A股股票作為吸收合并對價,對國際期貨實施吸收合并并募集配套資金,中國中期持有的國際期貨25.35%的股份將在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予以注銷。
受此消息影響,9月15日,*ST中期開盤漲停,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收4.23元/股,漲4.96%。
業績連年不振 重大資產重組成為救命稻草
*ST中期稱,公司通過本次交易吸收合并市場前景廣闊的國際期貨,將迅速擴大公司的資產規模,提高公司的資產質量和持續盈利能力,改善財務狀況,增強公司的競爭實力和長遠發展實力,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ST中期的主營業務為汽車服務業務,主要包括品牌汽車及配件銷售、汽車維修、汽車養護美容等服務業務。由于公司近十幾年來在汽車服務行業沒有增加投入,業務規模很小,運營成本高,無法形成規模效應、聯動效應,在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劣勢。
從財務數據來看,公司業績長期不振。自2019年以來,*ST中期的營業收入更是連續4年下滑,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僅有0.32億元,同比下滑35.77%。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339.91萬元,同比下滑269.13%。當期凈利潤主要來自對國際期貨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近期公司公布的2023年中報業績數據更是慘淡。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64.03萬元,同比下滑30.29%。實現歸母凈利潤13.25萬元,同比下滑37.63%。重大資產重組似乎成為公司的救命稻草。
此前*ST中期曾多次嘗試重組中期集團的期貨優良資產努力一直沒有實現,公司長期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2023年6月16日公司再次啟動重大資產重組工作,擬吸收合并國際期貨。直至此次公布相關草案。
紓解經營危機 汽車服務轉型期貨經紀
*ST中期本次交易由資產出售、吸收合并及募集配套資金三部分組成。在資產出售部分,*ST中期擬向中期集團出售公司持有的除國際期貨25.35%股份、中期時代100%股權及相關負債之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
在吸收合并方面,*ST中期擬向國際期貨除公司以外的所有股東發行A股股票作為吸收合并對價,對國際期貨實施吸收合并,公司持有的國際期貨25.35%的股份將在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予以注銷。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作為存續公司承繼及承接國際期貨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國際期貨的7名股東將取得公司發行的股份,公司為本次吸收合并發行的A股股票將申請在深交所上市流通。同時,存續公司將承繼國際期貨的全部經營資質和“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名稱,并相應對存續公司的名稱和經營范圍予以變更。
在募集配套資金方面,本次募集配套資金采用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方式,發行對象為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配套融資總額不超過25億元(含25億元)。募集配套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存續公司資本金。
由于本次吸收合并標的公司的資產總額、資產凈額及營業收入均超過公司2022年度經審計合并口徑資產總額、資產凈額與營業收入的50%,且營業收入、資產凈額均超過5000萬元。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吸收合并標的國際期貨的收入和利潤主要來自期貨經紀業務收入。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1月份至3月份,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5810.22萬元、20874.64萬元以及4384.86萬元,實現歸母凈利潤7699.92萬元、5829.28萬元以及1053.90萬元。
*ST中期稱,期貨行業具有高投入的特點,資金已成為制約國際期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次交易完成后,國際期貨將實現與A股資本市場的對接,借助A股資本市場平臺,國際期貨將拓寬融資渠道,為后續發展提供推動力,實現上市公司股東利益最大化。本次交易完成后,募集配套資金將用于補充存續公司資本金,滿足其發展對資金的迫切需求,進一步增強存續公司的競爭優勢和企業實力。
本次交易完成后,不考慮配套融資情況下,中期集團持有*ST中期的股權將由19.44%上升至53.97%,考慮配套融資情況下,中期集團持有上市公司41.51%的股權,仍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北京博星證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長、首席投資顧問邢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之后,有利于公司進一步推動戰略轉型,聚焦主業發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提高*st中期資產質量,對公司中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者需要警惕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后的帶來的可持續經營、股價炒作以及重組失敗等風險,切勿追高股價。
(編輯 袁元)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