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和技術迭代發展,電子行業有望在2024年迎來“春天”。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2月1日,共計266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業績預告,其中153家預計實現盈利,占比近六成。
從同比數據來看,108家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的同比增長(參考上限數值);34家上市公司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占已披露業績預告的13%。
根據中泰證券數據,受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電子行業上市公司在2022年整體凈利潤同比下滑30%,2023年取得上述業績的背后是行業底部已逐步確定、持續向好。
“2023年電子行業內外銷、并購重組市場和整體經濟運行都呈現出積極態勢,展現出該行業的強大發展潛力和韌性。AI半導體、智能設備等也將保持較高的景氣度,有望在2024年帶動電子行業持續轉暖、行業估值逐步回升。”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副秘書長宋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業績現回暖跡象
過去的一年里,電子行業在全球范圍內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內外環境轉變及新興技術發展,電子行業的復蘇勢頭也日益明顯。
從266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近六成公司業績預計盈利。此外,實現歸母凈利潤預增上限超600%的有3家,分別為中科飛測、TCL科技、華塑控股。
中科飛測發布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60.66%—1278.34%。業績增長原因為公司持續突破核心技術,國內半導體檢測與量測設備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下游客戶設備國產化需求規模增長等。據了解,量測檢測設備是芯片良品率的守護者,市場需求和空間巨大。
另外,TCL科技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同比預增704%至857%,主要受益于新型顯示技術和產品應用迎來增長機遇,以及公司在IT和車載等業務布局。
整體來看,受行業需求復蘇影響,電子行業相關上市公司業績較上年出現回暖。同時,板塊業績也呈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預期凈利潤增速較快的上市公司,大多處于集成電路設備、模擬芯片、智能終端、高頻通信材料等領域,可見電子產業鏈下游消費電子、汽車電子、AI領域的新興需求已逐漸向上游傳導。而在半導體存儲、鋰電池研發、集成電路設計、LED顯示等領域的多家上市公司則預期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電子行業產業鏈較長,核心設備、智能終端、節能電路、AI芯片等細分行業均從2023年以來表現出需求提振態勢,帶動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長。而部分傳統消費電子市場復蘇不及預期、AMOLED顯示等產能釋放、鋰價回落與新能源車銷量增速放緩等,也都影響著相關上市公司業績,部分轉型較慢企業則會面臨業績‘倒退’危機。”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赤坤認為,處于所屬領域的核心環節,具有獨立創新及自主可控能力是企業應對行業波動的關鍵。
行業估值有望回升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3年,電子產業鏈環節中設備、面板、材料板塊指數均累計上漲超20%,LED、半導體、封測、設計指數累計均超15%。
電子行業終于迎來復蘇跡象,是否意味著行業整體周期的反轉真正來臨?
“隨著全球經濟逐步恢復,消費者信心得到提振,對電子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回升。多地紛紛出臺的促消費政策,也進一步推動了電子行業的發展。在AI、5G等新技術的帶動下,企業的科技創新也為電子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宋嘉認為,在人工智能來襲、硬件創新以及政策落地的多因素共振下,消費電子行業有望在2024年迎來景氣度上行。
“2024年,電子行業最大的變化將是AI無處不在,并將會給PC、手機等終端帶來新的生命力,亦將有望帶動消費電子進入新一輪產品創新周期。AI開啟算力時代、車聯網發展勢如破竹等,也將令智能座艙、XR、服務器、連接器等電子產業鏈環節迎來更多發展機遇。預計2024年電子行業有望走出底部,估值抬升。”海通證券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李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芯片、互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企業將在2024年構建更開放的平臺,以AI等為代表的變革性技術將注入更多新活力,共同推進中國電子行業高質量發展。”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