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7日受理,到6月11日上會接受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審議,期間經歷3輪問詢、73個問題答復,華興源創所經歷的時間不到80天。在數十萬字的公開材料中,資本市場逐漸看到一家從平板顯示進口替代做起,漸漸積累出明星客戶、技術實力,并向門檻更高的集成電路測試領域發力的民營企業。借助此次募投融資,華興源創有望實現現有產能擴充,同時增強創新研發能力,提高市場份額。
積聚消費電子明星客戶
華興源創主要從事平板顯示及集成電路的檢測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于LCD與OLED平板顯示檢測、集成電路測試、汽車電子等行業。大眾所至熟知的三星、蘋果、LG、夏普、京東方等電子行業明星企業均是華興源創的客戶。尤其是公司進入蘋果公司供應鏈,被認為是公司產品服務市場競爭力的體現。
根據華興源創對上交所首輪問詢答復,早在2012年,華興源創因為蘋果的供應商夏普、JDI提供產品服務,在蘋果對供應商的實地考察中,獲得了參與蘋果供應鏈測試的機會。2013年,蘋果對華興源創的技術研發能力、規模量產水平、品牌形象、質量控制及快速反應能力等進行全面的考核和評估,并要求華興源創對產品訂單建立了嚴格的方案設計、打樣及量產測試程序后,將其納入合格供應商,雙方正式開啟合作。
從2013年起,華興源創根據蘋果手機機型及屏幕的更新換代需求,完成了iPhoneX等歷代蘋果手機屏幕部分所需檢測設備的研發與生產。
2016年-2018年,蘋果直接采購及指定第三方向華興源創采購合計影響收入1.9億元、5.8億元和4.6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72%、42.28%和45.73%。合計影響公司毛利1.1億元、2.6億元和2.5億元,占毛利的比例分別為34.76%、41.96%和44.23%。
尤其是2017年,得益于蘋果訂單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70億元,扣非凈利潤2.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5.50%和72.33%,漲幅較大。
不過,這種客戶關系的穩定性,也是交易所問詢的重點。華興源創提示,公司收入比較集中,對前五大客戶存在一定程度依賴。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收比例分別為78.99%、88.06%、61.57%。公司在首輪答復問詢時對2017年營收大幅增長進行解釋,2017年蘋果推出iPhoneX等產品,增加了對大型自動化檢測設備的采購力度,使得下游行業2017年檢測設備更新換代需求增加較大,因而公司檢測設備產品訂單大幅增加,進而使得公司2017年銷售收入大幅增加。
在二輪問詢答復中,華興源創再次表示,公司與蘋果公司業務往來,系公司憑借自身實力以公開公平的方式獨立獲取的業務機會。公司在蘋果產品的研發階段即積極導入,客戶黏性較強。同時,公司負責已售出設備的升級改造,與蘋果公司合作以來覆蓋了其多代智能手機的檢測,未來的新產品量產合作具有歷史基礎,因此與蘋果的合作關系穩定且具備可持續性。
此外,招股書中還透露,公司經過多年積累,形成了較強的研發能力。2016年-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6億元、13.70億元、10.05億元,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4771.98萬元、9350.78萬元和1.3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5%、6.83%和13.78%。公司在柔性OLED的Mura補償技術、柔性OLED的顯示與觸控檢測技術、柔性OLED的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移動終端平板顯示屏的移栽平臺、移動終端電池管理系統芯片測試技術、超大規模數模混合芯片測試平臺等技術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自主創新仍需厚積薄發
此次申請科創板IPO,華興源創擬發行不超過4010萬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0.09億元,其中3.986億元用于平板顯示生產基地建設項目,2.603億元用于半導體事業部建設項目,3.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平板顯示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有利于公司對于現有產能實現擴充的同時,增強公司在該領域產品的技術競爭力。半導體事業部的建設也有利于公司創新能力的提升,從而逐漸實現進口替代,提高市場份額,為公司未來搶占高端測試設備市場打下良好基礎。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平板顯示檢測行業競爭趨于成熟,集成電路測試專用設備行業國內發展空間廣闊。中國集成電路測試專用設備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占據,國內企業近幾年進步較大,但是與國際巨頭相比,規模和市場份額仍然偏小。
公司在招股書中提及,在集成電路測試領域,多年來相關產業技術幾乎全部被美國及日本等少數廠商壟斷。在我國,市場規模占比66%的超大規模SOC芯片(系統級芯片)測試機及24%的存儲類芯片測試機等主要依賴進口。集成電路的國產化勢必向著裝備國產化方向傳導,國產設備進口替代趨勢將越趨明顯,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一位半導體領域資深投資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半導體不像互聯網企業,幾乎不會出現“明星”,這是因為做半導體后發創新非常艱難,關鍵是要取得客戶的認可和使用,進入市場。近幾年,國內半導體企業在進口替代的發展之下,已經慢慢取得了一些適應市場需求的微創新,這非常值得鼓勵。未來的技術創新一定是要通過遠離浮躁、長期堅持、厚積薄發來實現。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聲譽、多元化的完整測試解決方案、市場地位和管理團隊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此次募投有助于解決公司發展面臨的產能規模較小和融資單一問題,全面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自身資金實力,滿足未來發展的要求。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