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購物家樂福”在一代人的記憶中漸漸淡去。
6月23日,蘇寧易購公告稱,蘇寧國際擬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如果交易完成,家樂福集團僅持中國公司20%股權,蘇寧將成為控股股東。“賤賣”給蘇寧易購后,家樂福中國將迎來“蘇”姓時代。
1995年,彼時成立36年的家樂福,作為僅次于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國際零售巨頭,首次將商業版圖擴張到中國,帶來“大賣場”這個新興業態,正是“收割廣袤市場”的大好時機。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21世紀尤其是2010年以來,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勢如破竹,中國正式進入互聯網時代,屬于傳統零售的時代紅利逐漸消失。包括家樂福在內的幾大外資傳統零售巨頭,都不得不面對新的沖擊和挑戰。此外,新零售在資金、技術加持之下不斷跑馬圈地之后,也需要回歸線下市場的原點,作為擁有優質線下賣場標的的傳統商超也自然成為其需要的籌碼。
近兩年來更是幾度傳出家樂福中國將被出售,盡管家樂福每每否認,但這一傳言終于成事實。就在今年3月11日,家樂福大中華區總裁兼CEO唐嘉年曾在家樂福新業態LeMarche深圳保利店的開業儀式上針對屢次傳出的退出中國市場傳聞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是零售的實驗田,能為家樂福集團其他國家的業務帶來啟發和借鑒。”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家樂福中國在國內擁有約3000萬會員,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24家便利店及6大倉儲配運中心,店面總建筑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
盡管家樂福在收縮,但作為傳統零售巨頭仍具備一系列優質店鋪資源。
巨頭敗走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家樂福中國的興衰歷程也伴隨著我國零售業近幾十年來的遷徙變革。
上世紀90年代,雜貨店、批發市場以及百貨商店成為國民消費的主流渠道。在相對渠道單一的年代,家樂福完美復制其高效商業模式,通過向供應商收取通道費、占壓貨款、賺取后臺利潤,實現低成本的快速擴張。
從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開始,短短幾年內,家樂福就完成了在中國的整體戰略布局,門店數以每年十多家的速度遞增,上海、北京、江蘇、廣東、四川等地遍布家樂福。
到10年后的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門店數已突破100家,一躍成為外資零售企業在華門店數第一的商超,“開心購物家樂福”作為其品牌文化的代表深深烙印在一代人成長的記憶中。
彼時的家樂福,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充分條件,通過充分開拓市場空間,每到一地,幾乎都能迅速攻城略地,火爆附近商圈。因此家樂福也曾被業內人士評點為零售業的“黃埔軍校”,更一度成為中國本土零售商積極效仿的對象。
“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學習家樂福模式,挖角家樂福人才成了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家們當時樂此不疲之事。相比日韓品牌,歐美品牌如家樂福、沃爾瑪,在中國確實更具影響力,但本土化難題是所有外資零售企業都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時代裹挾之下,零售業也悄然風起云涌,尤其在2008年之后,家樂福零售巨頭霸主的地位逐漸被撼動。
2009年,家樂福的門店數量被大潤發超越,2010年,家樂福的銷售額被沃爾瑪超越。2012年后,家樂福中國業績和利潤,開始進入到雙下滑的階段。到了2016年,家樂福的單店業績從2009年的2.35億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億元。而大潤發和沃爾瑪的單店業績分別為2.54億元和1.75億元。也正是在2016年家樂福關店3家,實體零售關店潮悄然蔓延。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認為,零售行業經過多年的擴張式發展,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網點已趨于飽和,國內不少城市的人均營業網點面積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所以零售企業店鋪效益在下降,有的甚至因虧損而難以為繼,因此關店成為市場的一種必然。
同時,“價格欺詐門”,“3·15晚會過期食品曝光案”等事件的頻頻曝出,家樂福中國不得不面臨自身走入下行周期的現實。
根據公開數據,2016年家樂福盈利大幅下降。家樂福在亞洲市場銷售額下降3.8%,運營利潤虧損了5800萬歐元,而上一年為盈利1300萬歐元。家樂福在中國大陸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7.6%。
此后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和利潤繼續呈現出傾頹之勢,而家樂福也不斷加碼“觸電”和新業態的探索。
家樂福中國最初采取的是供應商直送模式,以此來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而家樂福的“天天低價”,也正是靠壓縮供應商利潤實現。
重壓之下,屢有供應商聯名投訴,家樂福進店費用高。2003年,上海、南京兩地的炒貨行業協會曾聯手抵制家樂福,抗議其收取高額進場費;2005年,澳柯瑪與家樂福談判進駐問題,終因超市方采購費用高等諸多潛規則導致合作破裂;此外康師傅也曾爆出斷貨家樂福的傳聞。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永輝等競爭企業開始苦練“內功”,加大供應鏈投入,選擇供應鏈端的買斷和直采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生鮮壁壘。大潤發則通過生鮮供應鏈產地直采;沃爾瑪采用供應商送至全國配運中心模式,所售蔬菜全部由生鮮配運中心進行全程冷鏈配送。直到2015年,家樂福才開始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配運中心,并開始集權改革,包括上收采購權、開建配運中心、上線電商業務。
就在此次“委身”蘇寧之前,家樂福與永輝、騰訊系關系“曖昧”許久。在2018年初,騰訊、永輝、家樂福三方曾經聯合發布聲明,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并達成股權投資意向書。就在外界猜測家樂福加入騰訊系零售版圖之時,蘇寧攬其入懷。與此同時,6月24日永輝超市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投資家樂福中國業務的談判,并將把原計劃的投資資金用于加快全國門店的戰略布局。
風云變幻
過去的十年,零售行業迎來新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國零售的分岔期,一是傳統零售的本土力量不斷崛起,有超越外資之勢;二是電商特別是移動電商進入縱深發展階段,并且以席卷之勢,影響著中國的各行各業。
“傳統零售巨頭‘觸電’自救的路途上,家樂福盡管積極布局,但并不具備優勢。家樂福作為傳統零售極具代表性的企業在新零售站隊中已屬后來者。”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會長黃文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是以大賣場為主業的三大外資零售巨頭,在接連迎來入華20周年后,不約而同受到了電商沖擊、商場經營費用上升和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應如何轉型及擁抱互聯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
不過,在2018年之前,行業的兩個核心關鍵詞是流量和品牌的線上升級,但目前流量成本提升,平臺在增加品類上面臨較高的成本,導致品牌線上發展速度放緩。
外資超市在中國的經營狀況不佳成為常態。英國樂購、韓國樂天瑪特、韓國易買得等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退出中國,留下來的外資超市則紛紛尋找本土合作伙伴。如沃爾瑪與京東合作,樂購則被華潤入股,法國零售商歐尚的中國業務也在2018年底被其合作伙伴大潤發全面接管。
媒體此前也報道,德國量販超市麥德龍也正通過招標形式出售其中國業務,至少有8家競購者對麥德龍中國多數股權進行第二輪競購,蘇寧和阿里巴巴的身影也在其中。
6月中旬,因多年虧損,泰國零售超市卜蜂蓮花亦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泰國正大集團建議將公司私有化,撤回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2012年至2018財年,卜蜂蓮花僅在2017財年凈利潤為正,其余6年全部虧損。
回到零售業態現狀,線上企業的資本優勢明顯,但缺乏線下經驗;線下門店受到線上業務的沖擊,也面臨越來越困難的處境。實體零售商超開始明確運營難度,選擇出售資產。同時,對標全球零售業發展的趨勢,也呈現出提高資產的集中度的趨勢。這其中并購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今后的零售行業,集中度提高也會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一位零售行業觀察人士向記者說道。
而在此輪整合大潮之中,家樂福作為一個巨頭的縮影也將充滿未知。一旦失去控股權,家樂福未來的經營話語權和品牌運營都將發生改變。此前華潤系并購TESCO后,TESCO品牌基本等于淡出了中國市場,大量的門店也翻牌為華潤系的品牌。未來“蘇樂福”是否真的到來仍需拭目以待,整合大幕剛剛開啟。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