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近年來,隨著二孩政策實施、消費結構升級、育兒觀念轉變和新零售模式的崛起,我國母嬰產業正在迎來高速發展期。據相關研究機構統計,2018年中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3萬億元,同比增長16.37%。未來預計將以每年不低于16%的增速增長,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4萬億。
高速發展的母嬰行業,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企業,也贏得了資本的持續青睞。2019年10月10日,寶寶樹(01761.HK)獲復星增持2000萬股,總價4560萬港元。在此前的8月30日,復星曾增持寶寶樹約2916萬股。前后不到一個半月,復星連續兩次增持寶寶樹,說明其持續看好中國母嬰市場的發展,以及寶寶樹在母嬰產業的戰略布局。
寶寶樹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最活躍的母嬰社區平臺。寶寶樹2019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寶寶樹移動+PC全站平均月活達1.56億;據Trustdata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寶寶樹旗下寶寶樹孕育APP流量穩居母嬰孕育市場TOP1,成為行業內唯一月活過千萬的母嬰社區APP。
專注產出優質內容和搭建社區平臺的寶寶樹,在新時代下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低線母嬰市場:消費升級下的萬億藍海
隨著低線城市經濟水平普通提高,科技進步影響和改變著低線用戶的育兒觀念和消費理念,低線城市市場正成為母嬰行業的新藍海。2018年凱度消費指數報告顯示,0-3歲的嬰幼兒有60%生活在低線城市,而母嬰用品的銷售金額中,有49%來自低線城市,可見低線母嬰市場擁有廣闊的增量流量和不可小覷的消費力。
嗅覺靈敏的企業和品牌,已經紛紛布局低線市場,意圖分食這塊萬億市場的“超級蛋糕”。京東超市與貝全攜手要在3年內在全國開設5000家“京東貝全母嬰體驗店”加速渠道下沉;天貓攜手寶寶樹打造了母嬰新銳品牌創造營,想要在3年培育100個新銳品牌,破除母嬰品牌成長壁壘,三四線及鄉鎮等低線母嬰用戶也被企業視為重點關注對象。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大數據逐漸成為社會發展主流。深耕母嬰家庭12年,寶寶樹積累了億級用戶規模下的海量母嬰群體數據庫,相關數據沉淀在行業內屈指可數。2019年9月,寶寶樹聯合益普索共同發布了《2019年中國新生代媽媽母嬰市場趨勢洞察》報告,從育兒態度、產品購買和媒體渠道三方面透視低線母嬰市場的消費習慣與消費趨勢。寶寶樹通過其豐富的母嬰群體數據庫產出調研報告,為行業品牌商和服務商滲透低線母嬰市場提供了指導與方向。
有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寶寶樹借助和天貓攜手打造的母嬰新銳品牌創造營,既可以深度獲取下沉市場流量,從而鞏固自己的廣告業務;又可以助力國貨品牌征戰低線城市,挖掘消費潛力。
社交電商爆發:內容平臺商業價值潛力巨大
據《2019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市場規模達2萬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3.2%,遠高于電商平均增速。社交電商的火爆,預示著以內容、社交為核心優勢的平臺,具有更長遠的商業價值。
以小紅書、抖音為代表的內容型社交平臺,通過“內容”驅動傳統以“商品”為中心的“貨架式電商”,向以“人”為中心的“互動式電商”轉型。其中,小紅書依靠用戶生成內容的UGC模式,持續引發用戶使用,維持用戶粘性;再通過名人、明星帶動粉絲流量,實現場景化購物。
母嬰市場最核心的價值,是構建一個內容與社區并重的資源池。以寶寶樹為代表的母嬰社區平臺,合適的發展路徑是,首先以優質專業內容吸引媽媽們登錄平臺,其次以良好的社區氛圍維持媽媽們的粘性,再次以社區KOL分享種草內容豐富平臺內容生態,最后結合電商變現,進而構建完善的內容社交平臺商業閉環,實現內容+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上述分析師還表示,海量優質內容和強大的社交功能,是寶寶樹的兩大核心優勢。內容方面,寶寶樹以UGC+PGC+PUGC形態構建起優質、全面的育兒內容體系,可以解決用戶各個方面的問題和需求,增加用戶粘性;社交方面,寶寶樹抓住媽媽之間的討論、傾訴、互助的剛性需求,形成了既有溫度又充滿活力的社區。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