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4日電(記者陳溯)2月4日是中國農歷立春,不同于氣溫的逐漸回升,不少中小企業仍在經歷寒冬。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記者觀察到,除了超市,已陸續開始營業的很多店鋪和綜合商業體生意依舊冷清,門可羅雀,還有很多企業為了配合疫情防控,進一步推遲或縮減了營業時間,“開業大吉”的景象在今年的節后未如常出現。
“傳統服務業,如餐飲住宿、物流運輸、批發零售、文化旅游等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服務業的主體是中小企業,受疫情影響,這些企業經營困難和壓力加大,很多企業延遲開工,幾乎沒有收入,同時還要面臨融資、稅收、房租等成本壓力。
據恒大研究院估算,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假期七天,中國電影票房、餐飲零售、旅游市場三個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背后正是數以萬計遭受沖擊的中小企業。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向記者介紹了餐飲龍頭西貝莜面村估算的極端情況下數據:假如公司連續3個月向不上班的2萬名職工發放工資,預計需要支出5億元,加之3個月房租,公司將會入不敷出,難以為繼。
李錦表示,從受疫情沖擊程度看,服務業大于制造業,民營企業大于國有企業,小微企業大于大企業,諸多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風險更大,國有企業、制造業也將隨產業鏈傳導機制最終受到沖擊。
毫無疑問,抗擊疫情是當前中國舉國上下的首要任務,但是在讓企業落實延長假期、錯峰上崗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關注他們的生存現狀也同樣重要,尤其是在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已占到中國60%以上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和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的當下,小微企業對中國經濟和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助力中小企業渡過寒冬關系疫情防控效果,關系中國未來。
談到如何讓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溫彬認為需要“多方合力”:在宏觀政策上,應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精準聚焦,對受影響大的重點企業加大支持,階段性減稅降費;在金融政策上,應針對重點地區和行業加強信貸支持,提供貸款貼息支持,降低擔保資金、擔保費率,綜合施策,減少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一些大企業也應擔起社會責任,近期一些大型開發商、物業公司紛紛宣布減免租金措施,降低租戶資金成本,這些舉措都有助于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值得稱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賈晉京向記者表示,當前中小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企業間資金流動受到影響,導致訂單無法按時完成,需要給予中小企業一些短期流動性,最近中國人民銀行開展1.2萬億元逆回購操作,給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對于電影、餐飲等受沖擊大的產業則可適當減稅。
除了在特殊時期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加大中小企業減稅降費力度、降低融資成本等舉措,李錦還建議,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率,養老、醫療繳費率可分別降低1和2個百分點,降低企業負擔。
當下,中國各級政府部門已關注到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并開始采取相關舉措。2月1日,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要加強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2月2日,蘇州市政府率先于各地出臺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10條政策,重點為中小企業加大金融支持、減輕企業負擔。隨后,上海市人社局也公布,將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等減負舉措,市場預計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超100億元。北京市也出臺19項措施,強調對因受疫情影響經營暫時出現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對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可將疫情影響期間應繳社會保險費征收期延長至7月底。這些舉措被市場視作“雪中送炭”,一出臺就得到廣泛歡迎,專家認為,值得更多地方政府借鑒。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左小蕾表示,根據疫情發展趨勢,加之政府采取的嚴格防控舉措,疫情預計2月中下旬進入減弱態勢,3月份各項經濟活動有望逐漸恢復正常,希望各地繼續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助力企業順利“越冬”。(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