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元的工資可以干什么?這恐怕是58同城一些員工將要思考的問題。
3月3日,在一家職場社交平臺上,有ID為“58同城員工”的人士發帖稱,公司單方面強制停薪留職2個月,且每個月只發最低保障工資的80%,即1760元,降薪幅度達90%。附加公布的還有一張待崗協議照片(見下圖)。
協議中的甲方北京城市網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即為58同城。該份協議中提及,“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市場狀況變化,對甲方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致使甲方相應崗位停工停產,乙方崗位暫無工作安排。”
3月3日-3月5日,58同城股價連續下挫,3月5日報收于53.08美元,距離今年年初1月16日的最高價69.89美元,已經跌去了逾20%。
變相裁員?
中華全國總工會辦公廳近日下發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對受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要指導企業工會、職工代表與企業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對于企業安排以靈活方式在家上班的職工,按照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支付工資。對暫無工資支付能力的企業,引導職工與企業協商延期支付,在充分征求職工意見基礎上,制定支付計劃并監督執行、保障實施。對無故拖欠職工工資行為,提請行政執法部門及時予以糾正。
58同城這波停薪留職的操作是否等同于變相裁員引發爭議。有不少人認為,此舉是為了讓員工自行辭職,以逃避N+1的補償。
一位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認為,58同城此舉涉嫌“變相裁員”,侵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他解釋稱,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公司辭退員工,并向其支付經濟補償金;第二種是員工自行辭職。而變相裁員是企業為節省人力資源,裁撤公司員工,但又不想負擔相關責任賠付員工賠償金而采取的行動,一般利用各種理由及手段迫使員工主動離職,而不是自行解聘。采取降薪、換崗等方式可以達到讓員工主動辭職的目的,無論從成本上還是程序上都可節省企業資源。職場中常見的變相裁員有“惡意調崗”“取消福利”等方式,其目的就是讓員工自動辭職。
還有網友表示,58同城此舉既可以逼員工自己離職節省一大筆補償金,還可以享受政府穩崗補貼的失業金返退紅利,實在是高!
3月5日,58同城方面回復稱,目前公司相關人員仍然按照正常業務進行安排,裁員的消息不屬實。
持股機構數下降
創立于2005年的58同城,在2013年于美國掛牌上市。業內人士指出,58同城這些年一直都在盈利,但增速卻在下滑。財報數據顯示,58同城的營收增速從2018年Q4的30.6%,降到2019年Q1、Q2、Q3的22.5%、20.5%以及17.4%。
58同城業務包括了招聘、房產、汽車、家政等領域。財報中體現為會籍、在線市場服務、電子商務服務以及其他服務。
在線市場服務,也就是廣告收入的占比是最高的,占到總營收的六成以上。第二大業務是會籍收入,占比三成左右,但這塊收入的增速自2018年Q3開始呈現放緩趨勢。因為會籍收入主要來自房產和招聘行業的付費商戶,而這兩大行業表現不佳,也導致了58同城會員收入增速的放緩。
對于2019年第四季度的業績,58同城給出的預測是,預計其總營收區間為40.5億-41.5億元,同比增速區間繼續下降,為12%-15%。
在增速放緩的背景下,WIND數據顯示,58同城2019年第四季度的持股機構數也下降了13.55%,成為今年持股機構數最少的一季度。減持數量比較大的機構包括GENESISINVESTMENTMANAGEMENT,LLP,減持了192.64萬股,以及CORONATIONFUNDMANAGERSLTD.,減持了184.97萬股。
轉轉被消費者投訴
在2019年11月19日的第三季度業績交流電話會上,58同城的高層突出介紹了旗下的“轉轉”以及“58同鎮”業務。
為了獲取更多流量,58同城近幾年一直在開拓下沉市場,推出面向鄉鎮市場的、覆蓋招聘、房產、二手車等領域的信息分發平臺“58同鎮”。58同城CEO姚勁波將其看作是二次創業,他的計劃是在2020年覆蓋中國的所有鄉鎮。
2019年9月11日,58同城宣布旗下核心子品牌,二手交易平臺轉轉與多家投資者達成協議,完成了3億美元的B輪融資。但記者發現,在投訴平臺上,有很多關于轉轉賣家以假亂真,貨物不符,客服不到位的諸多問題。
對于58同城此次強制停薪留職涉及哪些業務部門,對公司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