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民辦高等院校上市一直是教育界非常關注的話題,近日,兩家民辦高等教育公司中國科大教育、中國賀陽教育相繼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請,港股民辦高教公司隊伍有望繼續壯大。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民辦高等教育公司赴港上市,港股市場上民辦高等教育公司已近20家。通過上市后的持續兼并收購,這些公司旗下學校數量不斷增加,招生人數快速增長,整體營收規模也迅速擴大。
港股再迎民辦高校
近日,中國科大教育集團有限公司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請,該公司主要經營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這是一所民辦本科層次的職業大學。
和其他民辦上市大學一樣,近幾年,科大教育旗下學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數快速增長。2017~2018學年,科大教育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1.12萬名,到2020~2021學年已增至2.55萬名,復合年增長率達31.5%。
在科大教育之后,中國賀陽教育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于2月11日遞交了港股上市資料。賀陽教育是河北省最大的民辦高教服務提供商,旗下運營河北科技學院、保定理工學院兩所民辦高校以及兩所高中。2020~2021學年,賀陽教育旗下學校的全日制就讀人數為4.36萬人,近三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7.1%。
在營收方面,截至2020年8月31日,科大教育營業收入為3.48億元,同期凈利潤為1.42億元;截至2020年8月31日,賀陽教育營業收入為5.72億元,同期凈利潤為2..56億元。
近幾年,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公司迎來上市高潮。據統計,2017年~2019年,分別有4家、4家、5家民辦高教公司在港股上市,2020年也有建橋教育、辰林教育等民辦高教公司上市,目前,港股民辦高教公司已有近20家。
據業內人士介紹,近幾年民辦高教公司集中上市,與政策有關,2016年修訂后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實施分類管理,為民辦高等院校證券化提供了支撐。在這之后,宇華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團等民辦高教公司相繼于2017年在港股上市。
超20所學校被收購
“上市對于公司的發展壯大起到了很大作用,公司的融資渠道增加,品牌得到提升,治理結構也會變得更加完善。”建橋教育投資者關系總監胡志鵬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建橋教育2020年初在港股上市,公司旗下運營有上海建橋學院。胡志鵬介紹,上市之后,公司品牌知名度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招生和宣傳;另外,上市后學校能夠及時掌握前沿政策信息,對于公司的發展非常有利;在公司治理以及與資本市場的溝通交流上,上市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而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建橋教育上市后,公司使用募集資金用于學校二期、三期工程建設,增加了大量宿舍,擴大了學校招生規模。
上市后利用募集資金實施擴建、并購,幾乎已成為港股民辦高教公司的“常規動作”。由于單一院校經營瓶頸明顯,民辦高教公司上市后普遍開啟了并購進程。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近兩年來,國內已有超過20所民辦高校被上市公司收購,尤其是2019年出現收購高峰,當年至少有12所民辦本科、高職院校被相應上市公司收購。
如2017年12月上市的中教控股,在2018年收購了廣州大學松田學院及廣州松田職業學院;2019年、2020年,中教控股又相繼收購了濟南大學泉城學院、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海口經濟學院等高校。
民辦高教公司的并購并不局限于國內,2019年10月,中教控股就收購了位于澳大利亞悉尼的國王學院;2020年3月份,希望教育也收購了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目前希望教育在國外已擁有5所院校。
建橋教育上市之初就有并購規劃,其上市募集資金中約35%預計將用于收購或投資,以擴大學校網絡。“學校二三期擴容目前在穩步推進,二期新增的4000個宿舍床位已投入使用,另外我們還在探索在上海建設分校區。”胡志鵬表示,建橋教育的擴張采用自建和并購兩種方式。
在并購方面,胡志鵬介紹,建橋教育的主業是高等教育,因此并購也將聚焦高等教育。“公司的并購主要以長三角及其周邊省市高校為主,上海建橋學院在國內屬于頂尖的民辦高校,所以未來公司的并購也會以優質標的為主,堅持‘買精優于買多’,而不是為了并購而并購。”胡志鵬說。
2月23日,希望教育董事總經理黃忠財在投資人交流會上介紹,公司近期進行的融資將全部用于收購院校,目前已初步鎖定了5~6家發展空間巨大的本科院校,且已經談到了非常后期的階段,預計將在未來24個月內陸續并入公司。
“高等教育是重資產加重資本投入的行業,大量本科院校的轉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今年也是轉設的大年,項目不等人。”黃忠財表示,融資完成后,公司短期的工作重心將放在潛在標的的收購、交割和整合中。
巨頭初現
民辦高等教育的資金主要來自于民間資本,上市后的民辦高教公司,有了更多資金“跑馬圈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港股市場上多家民辦高教公司的規模得以迅速壯大,旗下學校眾多,一些頭部企業旗下的院校已超過20所。
以民生教育為例,該公司2017年3月在港股上市,目前公司旗下擁有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云南大學滇池學院等多所本??圃盒?,加上新加坡、香港等地的院校,其旗下院校數量達到12所,其中多數是近幾年收購而來。
希望教育2018年8月在港上市,通過不斷收購,希望教育在國內已擁有6所本科院校、8所高職院校及2所技師學院,在海外還擁有5所大學學院,在校生人數合計超過19萬人。黃忠財表示,公司未來2年內預計收購的多所院校,短期內將給公司帶來的在校生人數在6萬人以上。
“本科院校的黃金并購時期并不長,現在獨立學院的轉設,意味著很多原來的舉辦者,可能投入不足,需要引進投資者,我們要想辦法儲備更多標的。”黃忠財認為,目前的學校數量,離公司的目標仍有距離。
從市值來看,中教控股最新市值已超過350億港元,宇華教育、希望教育等市值已超過200億港元,較上市之初均有明顯增長,除了公司自身的內生增長外,并購院校帶來的收入規模增長也功不可沒。
當然,民辦高校不斷上市以及頻繁出現的并購,也引發了業內關注,自2017年以來,國內對于民辦高教公司上市一直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高等院校證券化后,業績的壓力可能使其與教育的目標相背離。
對于這一擔憂,上市高教公司對此普遍有不同的看法。港股某大型民辦高教公司投關總監對記者表示,現有政策允許民辦高校選擇營利性或非營利性辦學,因此上市在政策層面,并不存在障礙,院校的舉辦人會慎重選擇。
“上市高校雖然均為營利性,但上市公司本身更注重辦學的規范性,更注重品牌和口碑。上市后,依然是懂教育的人在運營學校,與上市前并無本質區別;而一個實力雄厚的舉辦者,對于一些實力較弱的院校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各大上市公司均在不斷擴大辦學網絡,未來幾年,兼并收購案例將繼續增加。
“建橋教育上市后,依然做了很多工作來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這些并不以上市為轉移。”胡志鵬介紹。
“提升辦學質量才能提升競爭力,達到良性循環。如果沒有回歸本源,等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時候,分化會非常明顯,辦學質量差的院校,價格競爭力也會很差,逐漸走向惡性循環。”胡志鵬認為,近兩年,國內高校持續擴招,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快速上升,在現有數據下,可以預料,未來幾年國內大學的招生紅利將逐漸減少甚至消失,民辦院校也將逐漸回歸到品質的競爭中。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