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見習記者 賀王娟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位于上海市靜安區的百果園門店在餓了么等平臺上一直銷量不錯,該門店店員施小姐注意到,進入盛夏,生鮮水果賣得比平日更好,其中果切最為明顯。施小姐告訴記者,陽光果切2020年12月正式上線,目前月訂單數增長超過3倍,呈“爆發式增長”趨勢。
目前水果門店除了售賣常規的整果,也有越來越多的創新產品,單果切品類中,就包括烏梅小番茄、水果杯、酸奶撈等新產品。
“果切產品未來會成為一、二線成熟的主流水果消費品類。”切果NOW品牌創始人耿斌告訴記者,隨著果切產品標準化的完善,以及物流配送、冷鏈的逐步成熟,購買果切產品會成為未來流行的消費方式。
標準化提振行業信心
長期以來制約果切市場發展的兩個“難題”正在得到解決。
餓了么水果業務負責人楊子江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果切產品都有很好的發展賽道和市場預期。然而,由于產品沒有標準化,供應鏈不夠完善等原因,行業發展受限。
如今,情況已經悄然發生變化。餓了么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12月發布“陽光果切”標準后,平臺合作的商家已超萬家,平臺果切訂單同比去年增長超過了100%。
2020年以來,在疫情的影響下,新零售行業跑步前進,資本也為行業帶來升機。此外,用戶需求變化給果切標準化提供了可能。楊子江表示:果切產品在過去粗放式發展思路下,導致了一些市場亂象,比如用壞果、爛果做果切產品的情況確實存在,而明確統一的標準后,品質得到提升,消費者也愿意為增值服務買單。
切果NOW品牌自2020年年底參與陽光果切項目以后,公司訂單量已經翻了兩倍,耿斌表示,現在我們一些頭部品牌正在與餓了么一起合作建立了陽光果切標準,對產品品質、衛生安全、售后等要素都有了明確的標準化要求。
與此同時,果切的標準化,也在推動產業鏈的革新。耿斌認為,農業長期以來都存在銷售渠道受限的問題,沒有銷售渠道就只能低價賣出水果,但目前,供應鏈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們能夠直接發現,并采購優質水果,降低了企業和消費者成本。此外,在供應鏈的后端,像餓了么此類即時配送平臺,可以幾十分鐘內送達,也為果切產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可能。
行業向品牌化方向發展
目前來看,果切正成為水果行業競爭的主戰場。餓了么的數據顯示,一二線城市的果切訂單的增長速度已遠超整果,據國內某頭部水果連鎖品牌的內部人士透露,近幾個月,即使不進行營銷活動方面的布局,果切線上訂單的增長速度已是整果的2倍。
艾瑞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5年內,鮮果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元,同時隨著線下門店逐步布局線上,水果線上市場規模或將攀升至萬億元,同時果切占比也將逐步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頭部企業專門成立了獨立的果切品牌。今年6月,百果園旗下的果多美上線了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嘻拼果切”,并組建了獨立的運營團隊;切果NOW內部孵化了“切果樂”,門店配備了專業的果切師傅,與主品牌形成差異化的競爭,目前“切果樂”已成為長沙地區果切品牌TOP1。
“目前來看,這些頭部企業的計劃是將果切產品打造成‘喜茶’‘奈雪的茶’等網紅品牌,未來甚至有可能孵化出獨立的上市公司。”易觀高級分析師何懿軒對記者表示,但目前來看,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何懿軒具體談道,一方面,消費習慣的進一步養成還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果切產品壁壘不高,相關品牌想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還需豐富產品品類、加強產品創新,提高品牌護城河以及盈利能力;同時果切產品的供應鏈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但無論如何,果切產品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消費趨勢”。
“先是白領女性、全職媽媽,后來消費群體又擴展到一些學生以及年輕男性,現在公司也接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訂單,B端客戶的數量也在快速增長。”耿斌認為,果切的發展環境已經成熟,首先會在一二線城市成為一種流行的消費方式,而站在新零售崛起的風口上,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做好準備。
(編輯 張偉)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