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王君
3月11日,“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發布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收6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3%;預期2021年凈虧損約人民幣2.75億元至人民幣2.95億元,而2020年凈利潤為人民幣1149萬元。
對于由盈轉虧,呷哺呷哺方面稱系關閉虧損門店造成的一次性虧損,以及部分餐廳受疫情影響無法充分經營導致。公告顯示,2022年,公司將及時調整組織架構和業務策略,多舉措增加餐廳收入,精細化管理控制經營成本;同時將整合呷哺呷哺、湊湊、聯盟品牌茶米茶等會員系統,實現多品牌營銷和引流,進一步提升門店經營利潤。“在擴張方面,公司將謹慎選取門店地址,今年新增156家餐廳。”
年內關閉200余家門店
對于呷哺呷哺的經營表現,有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關閉虧損門店可以提升單店的收益率,即便造成了一定的非經營性虧損,那這種虧損也是為了甩掉歷史包袱而輕裝前進,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
“受疫情影響,對于到店要求較高的呷哺呷哺而言,出現虧損很正常。”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湊湊、呷哺兩個品牌CEO的離開引發行業關注,對企業也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
2021年,呷哺呷哺集團經歷了一波人事動蕩,4月份,呷哺呷哺旗下品牌湊湊的CEO張振緯離職。5月份,呷哺呷哺CEO趙怡也被免職,7月份,趙怡被正式罷免呷哺集團執行董事職務,呷哺呷哺的創始人賀光啟重新擔任公司CEO一職。
就在賀光啟上任不久,8月19日宣布呷哺呷哺將關閉200家虧損門店,原因是經過2個多月的市場調研,他發現呷哺呷哺的部分門店存在嚴重的選址錯誤,進而導致虧損。
彼時,賀光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關閉200家門店是公司“斷臂止血”、精心盤點后做出的決定,“為的是持久的經營,我們不僅要為公司和員工負責,也要為投資者負責。”
股價應聲大跌
“呷哺呷哺一次性關閉虧損門店,并回歸大眾消費品牌路線,推出高性價比套餐新菜單,均為輕裝上陣和精細化管理所作的布局,這為未來贏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餐飲行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暫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且防疫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輕裝上陣和精細化管理變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隨著消費的變化,固守單個品牌已是固步自封,多品牌發展戰略已是大勢所趨。
據悉,在2021年12月22日,呷哺呷哺又宣布啟動“東擴南進”的擴張策略,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喊出了未來3年要開店500家的目標。當時賀光啟曾強調:“不會為了開店而開店,確保開的每一家店都是盈利的。”
同時,新品牌“呷哺X”項目已啟動,由賀光啟親自帶隊,有望年底正式亮相。首批門店計劃年底前落戶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
而在盈利預警公告中,呷哺呷哺寫道:“在2022年度,新開門店選址將采取更審慎的態度,繼續展店約156家。”
不過,在呷哺呷哺公布了“盈利預警”之后,其股價一度下跌超過13%,截至3月11日收盤,跌幅7.8%,報收3.76港元/股,距2021年內約27港元/股的歷史高價跌去超80%。
“不只是呷哺呷哺,去年很多消費品牌股價都很好,這與上市公司基本面和資本市場波動周期有關。”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分析,呷哺呷哺股價短期內回到高點較難,“不過,若繼續保持較好增長態勢,再回到去年的高點也是有可能的,但這個周期可能會比較長一些。”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