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增持、回購計劃奔涌而來。6月1日至9月8日,55家A股公司發布增持計劃、69家A股公司發布回購計劃。其中,凱盛科技、北摩高科等公司發布增持計劃后,增持方隨即掏出“真金白銀”實施完畢。
不過,部分公司回購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被監管質疑是否變相利益輸送。同時,部分增持方打出了“白條”,在增持計劃即將到期之際仍不見動靜。
“真金白銀”立馬執行
A股公司發布增持或回購計劃后,相關方的誠意體現在拿出“真金白銀”立馬執行。
在回購方面,科大訊飛7月3日通過董事會議案,計劃以自有或自籌資金5億元至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截至8月31日,公司累計出資約6.9億元回購股份約1655.75萬股。
在增持方面,6月1日,凱盛科技控股股東凱盛集團,增持183.78萬股公司股份。凱盛集團計劃,在此次增持后的6個月內繼續增持,累計增持金額2800萬元至5000萬元(含本次增持金額)。不過,該計劃在6月15日便已實施完畢,凱盛集團出資4966.2萬元增持公司股份約473.59萬股。
回顧來看,凱盛集團增持凱盛科技的股份,一直以行動快速著稱。凱盛集團計劃自3月16日起的6個月內,出資1億元至1.5億元增持凱盛科技的部分股份。到了4月28日,凱盛集團出資1.5億元完成了該計劃。
北摩高科增持速度更快。公司披露,控股股東、實控人王淑敏計劃自8月26日起(含)6個月內,出資不低于3000萬元增持公司股份。到了9月1日,王淑敏僅用7天就完成了增持計劃,累計增持金額3748.8萬元。
總結來看,上述相關方均提及,實施回購或增持,是認可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財稅審計專家劉志耕認為:“實施回購或增持,不僅體現相關方對上市公司業績、資金和估值的信心,而且有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向市場傳遞上市公司的價值,以及未來發展的積極信號。”
因“缺錢”未動手?
6月1日至9月7日,8家A股公司在此前發布增持計劃后,遲遲未見增持方動手,或增持未達預期。眾多增持方提及未完成計劃,大都提及“缺錢”或籌錢困難。
*ST紫晶6月6日公告稱,公司根據《股價穩定預案》,采取由現任董事(不包括獨立董事及不在公司領取薪酬的董事)、高管增持的措施穩定股價,增持金額合計83.48萬元至208.71萬元。
9月2日是增持計劃實施的最后一個交易日,*ST紫晶董事長鄭穆、董事羅鐵威受債務影響,未能籌集到增持所需資金,在計劃實施期間未增持。據*ST紫晶介紹,鄭穆、羅鐵威后續將積極籌集資金,在下一個穩定股價措施的期限內履行增持義務。
金力泰公告稱,公司董事兼總裁袁翔(現同時擔任公司董事長)等兩人,計劃出資1.5億元至3億元,自2021年6月15日起的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
不過,金力泰的上述增持計劃兩次延期,最新一次延至今年9月30日。截至今年8月30日,上述增持主體尚未實施增持計劃。回顧來看,第一次延期是以疫情影響為由,難以籌措資金;第二次延期是以所需資金量較大為由,資金籌措仍在進行中。
劉志耕認為,如果上市公司發布增持計劃后,增持方沒有實際行動,事到臨頭又找各種理由搪塞,說明增持計劃不周全或不切實際,甚至有不誠實甚至忽悠投資者的嫌疑。
監管質疑部分計劃
部分A股公司發布增持計劃后,還遭遇監管質疑。歡瑞世紀公告稱,自8月29日起的6個月內,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趙枳程及其控制的睿嘉東陽,擬以自有或自籌資金不低于1億元增持公司股份。
詭異的是,自8月29日至9月2日的5個交易日,歡瑞世紀罕見收獲“五個漲停”。而歡瑞世紀在7月28日披露,2022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61.31%,但是公司股價在彼時處于下跌態勢。
9月2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歡瑞世紀核查此次增持方增持的具體原因,計劃是否具備可實現性;是否存在違反公平披露原則的事項;是否存在內幕交易;公司前20名股東、董監高、實控人等,是否存在關聯關系。
在實施回購用于員工持股方面,鼎捷軟件被監管質疑利益輸送。公司此前擬使用自有資金5000萬元至1億元回購股份,用于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截至8月31日,公司出資約6994.23萬元(不含交易費用)回購420萬股股份。
9月1日,鼎捷軟件公布了一份“大方”的員工持股計劃,擬將價值近7000萬元的股權,以0元/股的價格授予41名參與對象,包括董事長在內的5名董監高,認購比例超過四成。
公司層面的考核指標是,以鼎捷軟件2021年營收為基數,2022年至2026年營收增長率分別不低于10%、20%、30%、40%、50%。而在2021年鼎捷軟件營收增長19.52%,較2016年增長56.84%。一名券商人士認為,按照鼎捷軟件此前的業績表現,5年實現50%的營收增速不難。
深交所隨即下發關注函,要求鼎捷軟件結合此次參與對象的任職情況、崗位職責、具體貢獻等,補充說明參與對象選取的方法及合理性,員工持股計劃是否變相利益輸送,是否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利益。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