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艷萍
近日,在中小板上市的內地CDMO企業凱萊英迎來了上市兩周年紀念日。自2016年11月份上市后,兩年來的發展可謂是碩果累累。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整體業績保持了穩健的增長態勢,2016年、2017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53億元、3.41億元。2016年、2017年、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分別為17.54億元、20.58億元、23.15億元。截至2018年11月15日,公司總市值近170億元。
凱萊英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堅持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競爭力,每年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比例在行業中居于前列。公司在產業鏈上的布局陸續落地,將為藥企提供體系化的綜合服務。公司還將憑借技術優勢,未來承接服務更多新藥項目。
多舉措并行
延伸產業鏈賦能合作伙伴
近年來,國家鼓勵藥品創新的政策頻出,尤其是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原輔包與制劑關聯審評審批等政策的持續推進,為凱萊英這樣的CDMO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業內人士看來,憑借人才、服務與成本等多方面優勢,CDMO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再疊加國內創新藥研發需求與MAH制度帶來的增量市場,CDMO行業增速有望達到25%以上。
凱萊英是中國醫藥研發生產服務外包領軍企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已建立包括國內創新藥CMC服務、MAH業務、制劑研發生產、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臨床試驗服務、生物樣本檢測以及藥品注冊申報等在內的全方位服務體系,打造“藥物研發與生產服務一體化生態圈”,為國內外制藥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此外,凱萊英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能夠讓新藥盡快商業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他們需要生產安全更有保障、成本更低、收益率更高,縮短時長、減少三廢保護環境,他們需要一站式服務,需要一個生態系統。
凱萊英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公司不會介入新藥研發,而是打造多方合作的生態圈。在這個生態圈里也不是凱萊英一家獨大,而是要撬動各種最佳的資源和戰略合作伙伴,包括政府的資源,戰略投資的支持等等,實現自身的良好發展”。
對此,凱萊英向記者解釋,舉例來說,公司以推動落實全球創新藥中國投資基金為契機,有望為引進海外優質的創新藥品種搭建一站式綜合服務。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培養客戶,不僅能使公司獲得更多為創新藥提供一站式研發生產服務的機會,還能在與客戶建立長期、緊密、深度合作關系的過程中,逐步成為客戶創新藥品種的全球供應商。通過戰略合作,凱萊英拓展CRO和制劑環節業務,布局大分子生物藥等領域,實現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加快構建“藥物一體化服務生態圈”。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和全球生物藥市場增長迅速,隨著凱萊英打造產業鏈的舉措,推動一體化生態圈的進一步構建,除了原有小分子創新藥領域的穩定增長,國內市場及大分子業務將成為公司未來新的業績增長點之一,為公司帶來更長遠的發展動力。
打造高效人才團隊
技術優勢愈加突出
凱萊英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凱萊英始終堅持“國際標準、中國優勢、技術驅動、綠色為本”的經營發展理念,成為部分跨國制藥公司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首選供應商之一。這得益于凱萊英長期穩定的管理團隊,不斷創新的研發團隊,以及多次零缺陷通過FDA等官方審計的質量管理團隊等。
凱萊英介紹,企業始終保持對人才的高度重視,以中西合璧的人才組合方式,不斷從國內外吸納、引進擁有多年豐富制藥經驗的權威專家、高技術人才作為企業帶頭人及管理者,完善企業人才梯隊。這些高技術人才在企業堅持長期可持續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集團全球員工數量2784人,其中海外跨國公司經驗人員近70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近70%;研發人員1232人,占總人數的44%。
除此之外,公司擁有國內外頂尖專家顧問團隊,其中包括聘請包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著名研究所教授、跨國制藥企業高管在內的多位國際頂尖專家、學者組建技術顧問委員會,始終保持國際領先的技術優勢。聘請國內醫藥行業相關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及行業帶頭人組成國內制藥發展戰略專家委員會,探索國內醫藥發展空間,為進一步布局和開拓國內市場助力。2018年上半年,公司設立“凱萊英制藥科學技術研究院”,并邀請美國禮來制藥分子發展部前任首席科學家張彥濤博士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為公司注入了新的創新動力,進一步推動公司綠色制藥技術創新和應用。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