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風向真的變了。燕郊的購房者或許還在苦苦掙扎,有些地方的業主已經坐不住了,“圍攻”售樓處,“逼迫”開發商不準降價。合肥院子、杭州濱江集團某項目等,因為降價引起了不少此前購房業主的不滿,業主們前往售樓處維權,要求補差價、送車位或全款退房。
很多人信奉“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但這次“房鬧”也并不能改變房地產“涼涼”的趨勢。房地產市場化后,房價有漲有跌,購房者理應有這個心理準備。另外,購房時已簽訂合同,便要遵守契約精神。而另一方面,伴隨著樓市調控趨嚴,開發商的日子也不好過,甚至有房企喊出了“活下去”的口號。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9月,全國各類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布共70次,年內累計次數高達385次。哪里房價過熱,哪里就有政策出臺,對炒房者是“露頭就打”,限購、限售、限貸、限價、限商改住等徹底勒住了房價上漲的“韁繩”,扭轉了人們的預期。
種種跡象都表明,房地產市場正在降溫,無論商品房銷售還是土地市場,都不容樂觀。作為全國樓市晴雨表的北京,今年1月至8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54.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為26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2.7%。1至8月,全國300城共推出各類用地18468宗,流拍890宗,占推出土地宗數的4.8%,較2017年上升1.2個百分點。
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但中國房地產市場漲了20多年,使大多數人誤以為房價只漲不跌。明知房價漲得不合理,但在集體無意識的非理性煽動下,許許多多的人加入其中,妄想最后“賺”一把。此輪調控從2016年9月30日拉開大幕,在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已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在2017年、2018年,一些城市仍出現了萬人搶房的“盛況”。直到今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才徹底打擊了那些看漲者。
其實,炒房者眾,固然緣于投機心態,但也與過去的調控政策有關。以往的調控政策不能一以貫之,時緊時松,越調越漲,以致民眾被“教育”得買房要“趁早”、有能力要“多買房”。所以,在房價回歸常識、房地產市場回歸理性時,最主要的還是要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建立和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下的中國,更要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促進經濟發展“脫虛向實”,鼓勵勤勞致富、知識致富,夯實經濟發展根基,絕不能繼續在“全民炒房”的亢奮中閉眼“狂歡”。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