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明年將有更多城市微調,但調控基調不變,市場仍不樂觀。
緊繃了一年的房地產調控,在年底之時,悄悄開始了放松。
從山東菏澤試探性地取消限售開始,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多個城市或明或暗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措施微幅調整,取消了部分限制性措施。
中原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底部已經來臨。
疊加近期流動性相對寬松,房企融資大增、房貸利率微降等利好,房地產業界一股暖意也似乎開始流淌。不少開發商樂觀表示,最困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包括中原在內的機構人士預測,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可能會有更多城市出臺不同力度的微調政策。
不過,這種微調并不意味著房地產調控有了重大轉向,“房住不炒”政策思路沒有改變,政策的具體措施則更多指向了長效機制。
在這一主線下,2019年樓市很難有顛覆性的變化。
“微調”是因城施策
12月26日,湖南衡陽傳出取消限價的消息。一份《關于暫停執行<關于規范市城區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行為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在網上流傳。
僅僅一日后,12月27日晚間,衡陽市政府撤銷了上述文件并表示,該文件“對穩控房價的復雜性判斷不精準,對穩定預期的持續性認識不充分。”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衡陽是一個典型的三四線城市,樓市均價只有6000多元,且從2018年9月開始有所回落。因此,對當下市場繼續維持限價的意義不大。
雖然當地政府最新又撤回了“取消限價”的文件,但購房者的預期在發生變化,開始對房地產政策寬松抱有期待。
在衡陽之前,全國多地已出臺相關樓市微調政策。
12月18日,山東菏澤發布《關于推進全市棚戶區改造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取消新購住房限制轉讓措施,并降低了市區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額度,打響了取消限售的第一槍。
菏澤取消限售的背后,是其突出的樓市供需壓力。
2018年以來,菏澤繼續推進棚改。一方面,菏澤樓市的二手房源已被這批棚改征遷居民購買殆盡。另一方面,征遷居民手中滯留的眾多安置房,受限售政策影響無法入市銷售。
菏澤此次微調,正是為了解決征遷居民的安置問題和開發企業的資金壓力問題。
合富研究院(山東)認為,此次菏澤樓市調控政策調整出臺時間,恰逢全國樓市筑底、政策轉向的特殊時期,具有全局性意義。
目前,包括蘭州、廣州、珠海、合肥等多個城市已發出“微調”信號,通過小幅調整限購、限售、限價以及下調首套房利率等方法,以促進樓市健康發展。
為何近期頻頻出現調控微調?中原地產認為,2018年全國房地產各種調控政策在450次左右,刷新歷史調控記錄;如此頻密的調控,部分城市樓市經過一段時間后,出現了明顯的局部市場調整,因此會有政策微調的動力。
整體來看,全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漲幅明顯回落,相應地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具有了微幅調整的可能。
中原、合富輝煌認為,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政策底部已經出現,未來大幅度全面寬松可能性不大,但各種微調將頻繁出現。
機構預計,2019年,全國可能出現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微調現象,標志著本輪樓市調控全面見底。
市場仍不容樂觀
從目前已經出現政策微調的城市看,被取消的都不是最影響市場的關鍵性政策,因此只能稱之為微調。
而從一線和重點城市仍在執行的政策內容看,“2019年的房地產調控取向依然是從嚴為主,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定其實是雙向調節,大漲肯定不是穩定,但暴跌也同樣不是穩定。”中原地產認為。
具體執行調控的則由各城市主導,住建部與中央進行指導,這也與2018年的各地出臺政策,住建部巡視吻合。
未來住建部的約談、預警將依然影響地方房地產調控,包括2018年的多輪多城市房地產巡查在2019年將依然常態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2019年的樓市關鍵還是要看信貸,最主要看首套房貸的認定標準,和非普通住宅的認定標準。認房又認貸+非普通住宅標準這2個政策不松,一二線城市就肯定會繼續調整,樓市很難有明顯的方向性變化。
他預計,2019年信貸將依然處于偏緊的環境中,限貸政策仍嚴格執行,但對于自住需求的合理信貸有所傾斜,也是2019年最有可能的房地產政策變化。
更進一步地,2019年的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將加快落地。包括土地制度、租賃相關法律法規、房地產稅、保障房體系等。
有深圳開發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最新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就是一個很大的變化,標志著土地管理制度的變革,農地流轉再次得以突破。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
中國指數研究院指出,在當前政策穩定的前提下,2019年房價有望進一步趨穩,部分之前漲幅過大的城市房價將延續調整態勢。
而對于2019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建議,中國社科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認為,政府應當管好預期、完善調控和加快改革三策并舉、協同推進,轉變調控手段由行政轉交市場。
對于市場主體之一的開發商而言,2019年的市場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表示,萬科從來不去預測政策和市場,面對多變的政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業務和產品做到極致。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