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第二輪22城集中供地于8月4日開啟,在此之前,“拿地銷售比不超過40%”的規則已悄然運行,在“上規模”與“要質量”的平衡中,“不拿地后悔三天,拿地后悔三年”的焦慮情緒在房企中蔓延。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前7個月,百強房企拿地總額18057億元,同比下降3%。而翻開克而瑞上半年百強房企新增貨值榜可以發現,部分TOP10房企正在收縮拿地投資,比如中國恒大上半年新增貨值僅234.8億元,不足今年月均銷售額的一半。補貨動力不足的背后,是現金流穩定壓倒擴張欲望的安全意識。
房企投拓條線面臨的挑戰可謂前所未有,執行十幾年的“熟套路”已不再高效,內外部行業基本面都倒逼房企掌舵人重新進行預判和選擇。
“減少拿地投資并非房企緩解資金緊張程度的第一選擇,更多的是戰略性取舍。”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當前行業形勢下,房企會同時關注土地的收益率和資金流的穩定性,在對一些核心城市的戰略布局中,資金流穩定性的權重會超過收益率。
房企投資謹慎
從權益拿地金額來看,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OP20房企權益投資金額近2600億元,占百強房企的48%。
在聚焦深耕的策略下,三成百強企業上半年貨銷比超過60%,以區域深耕房企為主。如大家、越秀等分別聚焦長三角和大灣區投資,上半年新增貨值占去年全口徑銷售比例超過110%。而中駿、綠城、德信等得益于集中供地,貨銷比同樣超過70%。此外,上坤、力高等在差異化投資策略下,在核心三線、四線城市積極補倉。
“整體而言,在自身補貨充裕以及優化財務指標的背景下,龍頭房企的投資腳步將有所放緩,核心城市第二輪、第三輪集中供地將成為中小房企投資的窗口期。”克而瑞認為,規模房企策略仍是聚焦首輪集中拍地,一方面資金優勢可以“先發制人”,另一方面“搶跑”首輪雙集中地塊既可以在年末形成部分可售貨值,也可以為二輪、三輪投資策略提供更大的騰挪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有公開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百城土地成交面積環比減少40.8%,已連續三周大幅低于季節性。
“成交量下滑是土地市場結構性和節奏性雙重因素導致,隨著首批集中供地于6月份結束,第二批集中供地從8月份開始,7月份就成為了22城集中供地的‘真空期’,導致7月份土地成交量明顯下滑。”潘浩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存在季節性波動,近五年來7月份土地成交量皆為環比下降。
但總體而言,房企拿地熱情確實在減退,在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水看來,政策方面,“三道紅線”、“兩集中”賣地、“拿地銷售比40%紅線”等政策促使企業量入為出,審慎拿地;市場方面,城市投資風險顯著加大,容錯率越來越低,房企傾向于精準投資,避免盲目投資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去化風險和盈利性風險;戰略選擇方面,標桿房企發展目標注重平衡規模、效益和風險,過去的土地紅利和金融紅利遠去,行業進入管理紅利時代,調整拿地節奏以適應新時代需求成為一個必選項。
標桿房企著重考核回款
縮減投資的背后,房企都忙著回款,以往的KPI考核以銷售額為主,現在則多了回款和利潤指標,畢竟落袋為安。疫情反復也增加了不確定性,房企需要準備充足資金來還債和應對市場變化。
多輪重磅調控政策的出臺,讓房企重塑發展邏輯。劉水表示,融資受阻、集中供地帶來集中推盤的銷售壓力下,房企會更加依賴經營性現金流,堅持加大營銷、緊抓回款,保持良好的經營局面是爭取資金支持的關鍵。
根據各房企公布的數據顯示,頭部房企回款率保持在90%左右,如2021年上半年,恒大銷售回款率高達90%,與2020年(回款率為90.3%)基本持平;截至2020年底,碧桂園連續5年銷售回款率超90%;2020年,中海的銷售回款率達到95%。
“從銷售角度來看,多項調控政策導致房企融資渠道收緊,房企對銷售回款的依賴程度加深。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來源看,房企銷售回款累計占比由年初50%的水平,快速拉升至年中的54%,提升了4個百分點,達到2016年以來的最高值,而往年年初至年中保持在1個百分點左右的變化。”潘浩表示,同時,越來越多的房企將銷售回款作為運營管理的核心指標,頭部房企回款率在2020年達到90%的平均水平,其中不乏有房企達到95%、97%。
不難看出,房企開始做新的謀篇布局,從過去單純的規模排位賽,轉換到更注重規模、效益及防風險三者的均衡發展。鑒于此,潘浩認為,房企的規模效應在邊際遞減,但也不會過快收縮,規模房企會在穩定的基礎上加快資產和存貨的周轉效率。行業馬太效應不斷加劇,中小房企的生存壓力增大,留給他們的時間和機會都在減少。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