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只要切實的按照要求去做,相信不良資產規模將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本報記者 傅蘇穎
銀監會近期連出重拳,整頓各種金融亂象。而近日發布的《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防范十大類風險,首先提及的是防范信用風險,并從摸清風險底數、嚴控增量風險、處置存量風險和提升風險緩釋能力等四個方面入手。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高級研究員黃志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銀行不良資產風險的根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實際操作中掩蓋風險、延后風險的問題十分突出,沒有嚴格按照信貸資產分類的標準進行及時處置和剝離;二是增量風險依然龐大,增量風險主要來自于兩類,一類是對于產能過剩行業、僵尸企業的新增貸款的規模依然較大,另一類是銀行的表外業務急劇擴張,也間接地顯著提高了銀行的不良資產風險。
《指導意見》提出,各級監管機構要重點關注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例超過100%、關注類貸款占比較高或增長較快、類信貸及表外資產增長過快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重點治理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通過各種手段隱匿或轉移不良貸款的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由于近幾年銀行擴張過快尤其是表外資產擴張尤其快,存量信貸規模也十分可觀,因此,這部分信貸不良資產的確定也十分重要,銀行的貸后管理是否到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是否充分,這不僅受經濟形勢影響,也有銀行本身管理出現問題所致,更有甚者,還有逃廢債的問題。為此,需對存量不良資產情況進行更加清楚的梳理,使得風險得到充分地暴露,通過更加規范的資產分類和記錄,提出更加細致的要求,這對存量信貸資產質量的保證十分有用。另外,對于新增信貸規模,盡可能發放給有還款能力的項目和貸款人,同時,也需注意經濟結構調整下新的產業和行業可能帶來的調整風險。當然,還需加快風險緩釋機制的建立。綜上所述,多管齊下共同發力將不良資產不斷增長有效控制。
銀監會近期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12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這是該數據自2012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回落。
黃志龍認為,銀監會加強信用風險管控,重點從“摸清風險底數”和“嚴控增量風險”兩個方面進行,這兩大措施有利于真正摸清中國銀行業面臨的不良資產風險,同時嚴格控制新增不良資產。另外,銀監會還要求加大處置存量風險的力度,這一舉措將有利于化解歷史不良資產,降低不良資產的絕對規模。最后,銀監會要求提高銀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這將有利于提高銀行業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以防范一旦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銀行也有抵御危機的風險準備金能力。
對于不良資產的趨勢,趙錫軍認為,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的背景下,顯然不良資產發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只要切實的按照上述《指導意見》的要求去做,相信不良資產規模將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