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市銀行的一張罰單中,囊括了11項票據業務違規事實
■本報記者 毛宇舟
近日,銀監會下發的25條處罰信息公開表引起廣泛關注。按照慣例,下發銀行處罰通知的主體一般為各地分管銀監局,而此次下發處罰通知主體為銀監會,且處罰數目巨大,較為罕見。
此次除與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關的13條處罰外,其余處罰對象均為銀行機構,其中大部分銀行的違規事實與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有關。另有三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違規事實高達47項,包含票據業務、同業業務、對外貿易等多項處罰決定,其中一家上市銀行有三成一級分行涉及票據業務違規,規模之大,不禁讓人深思。
嚴控票據大案
2016年票據大案頻出,爆發的票據案規模已超過了100億元。對此銀監會在《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特別強調,要維護銀行業經營穩定,防止出現重大案件。落實票據業務相關規定,規范業務操作,嚴禁與非法票據中介等機構開展業務合作。
某城商行票據部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小銀行比較樂于做票據的買入返售業務,企業獲得資金后,往往再存到銀行作為保證金,隨后再開出銀行承兌匯票,這對于銀行而言一舉兩得。
事實上,在銀監會集中公布的25張罰單中,來自某上市銀行的一張罰單中,囊括了11項票據業務違規事實,包括,商業承兌匯票的內部控制存在嚴重的風險漏洞、石家莊分行向資本金未真實到位的項目發放大額貸款,違規對小微企業收取承諾費,違規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商業承兌匯票、濟南和平路支行挪用信貸資金,用以兌付銀行承兌匯票和購買結構性存款,并以此質押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武漢分行、聊城分行以信貸資金歸還銀行承兌匯票墊款、南京分行等7家分行違規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商業承兌匯票、鄭州分行違規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商業承兌匯票,違規以貼現資金繳存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成都分行出具承諾函承擔理財產品兌付風險,買入返售(賣出回購)商業承兌匯票、北京分行挪用信貸資金兌付到期銀行承兌匯票、成都蜀漢支行等3家支行滾動簽發銀行承兌匯票、北京東外支行、合肥長江西路支行、廣州珠江支行簽發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呼和浩特金盛支行辦理無增值稅發票的銀行承兌匯票、重慶萬州支行以貸款資金繳存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辦理無增值稅發票的銀行承兌匯票。
該行2016年年報尚未披露,而根據該行2016年半年報顯示,該行在全國92個地級以上城市設立了38家一級分行,51家二級分行,其中涉票據違規的一級分行就達到了12家,占比接近30%,也就是說在這家上市銀行中,有近三成的分行被查出了票據問題。該行2016年中報顯示,票據貼現為320億元,占貸款和墊款總額的2.75%,比2015年年末略有下降。
同業業務頻繁違規
在罰單大戶中,同業業務同樣是占據前三的違規事實。數據顯示,2015年同業存單發行規模達5.30萬億元,為2014年全年發行量的5.9倍;2016年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則達到13.02萬億元,為2015年發行量的2.5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24日,我國同業存單余額已達7.53萬億元。
此次,銀監會下發文件明確,要嚴查同業和理財空轉套利,空轉套利是指銀行通過多種業務使資金在金融體系內流轉而未流向實體經濟或通過拉長融資鏈條后再流向實體經濟來獲取收益的套利行為。包括:信貸、票據、理財、同業等空轉。
銀監會要求檢查同業存單空轉,即是否通過大量發行同業存單,甚至通過自發自購、同業存單互換等方式來進行同業理財投資、委外投資、債市投資,導致期限錯配,加劇流動性風險隱患;延長資金鏈條,使得資金空轉套利,脫實向虛。
在嚴查態勢下,撞銀監會槍口的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違規事實分別為以保險類資產管理公司為通道,違規將同業存款變相納入一般性存款核算、違規提供同業增信、同業投資業務違規間接接受第三方信用擔保、為同業投資業務提供第三方信用擔保。
廣發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監管接連發布的文件對同業鏈條的監管從負債端和資產端均提出了針對性的具體監管要求,過去兩年銀行在負債端快速做大同業理財、同業存單,在資產端通過委外或自營投資債券市場,并加杠桿做高收益的模式可能將難以持續。
不良貸款違規轉讓
規避信用風險指標包括:通過各類資管計劃(包括券商、基金、信托、保險、期貨等)違規轉讓等方式實現不良資產非潔凈出表或虛假出表;通過調整貸款分類、重組貸款、虛假盤活、過橋貸款、以貸收貸、平移貸款等掩蓋不良;低估抵債資產的損失程度或抵債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足。
4月7日,銀監會媒體通氣會中,銀監會法規部主任劉福壽通報稱,3月29日,針對票據違規操作、掩蓋不良、規避監管、濫用通道、不當收費等一系列市場金融亂象,對25件案件進行處罰,涉及1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其中,對8名責任人員給予了警告和罰款。
在行政處罰表中,銀行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事實均有“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對于中國信達以及信貸各地分公司,違法違規事實有,“收購金融機構非不良資產及管理不盡職導致風險發生”。在處罰金額上,均不低于20萬元,例如浙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因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被罰款20萬元,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因違規轉讓非不良貸款被罰款20萬元。
中國信達年報顯示,2016年,中國信達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5.1億元,同比增長10.6%,中國信達合并總資產達11744.8億元,剔除合并南商銀行因素,總資產規模為9284.84億元。
不良資產經營是其三大業務板塊中利潤貢獻最大的業務,其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稅前利潤占比達到63.2%,中國信達總裁助理陳延慶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在2016年銀行公開出售的5000多億元不良資產包中,中國信達拿下了其中44%的份額。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