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宇舟
8月1日起,銀行又有多項服務不再收費,持卡人自然是喜大普奔;不過,銀行的財務報表可能就沒那么好看了。
12家銀行披露出來的數據顯示,2016年大型商業銀行的結算類和擔保承諾類收入增速都為負值;股份制商業銀行擔保承諾類收入增速也大幅下降。
無奈之下,多家銀行選擇了縮減屬于自愿設定的免費午餐的“菜單”。例如,多家銀行公告表示,短信提醒服務開始收費。
傳統中間業務收入
收縮明顯
銀行的傳統中間業務收入包括銀行卡類、代理類、結算類和擔保承諾類。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7》,在披露數據的12家上市銀行中,2016年大型商業銀行的結算類和擔保承諾類收入增速都為負值,股份制商業銀行擔保承諾類收入增速也大幅下降。
具體來看,上述12家銀行結算和清算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較2015年下降0.2%,為近年來罕見。銀行業協會表示,這主要是由于監管規范收費下,銀行下調部分人民幣結算服務收費標準,同時,不少銀行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不斷主動減免部分服務收費,導致結算業務總量增長而收入下降。
就擔保承諾收入來看,2016年為458億元,也較2015年大幅度下降,銀行業協會同樣解釋稱,銀行加大了對企業收費的優惠減免力度,取消與貸款相關的部分擔保承諾類收費,以及真實貸款溢價能力減弱。
此次,國家發改委、中國銀監會聯合下發的《關于取消和暫停商業銀行部分基礎金融服務收費的通知》規定,“商業銀行應于8月1日起對客戶指定的一個本行賬戶,或是在本行開立的唯一賬戶(不含信用卡、貴賓卡賬戶)免收年費和賬戶管理費。”此外,《通知》規定的取消收費項目還包括另外兩個方面:取消個人異地本行柜臺取現手續費。顯然,新規執行后,銀行卡類收費也將有所下降。
賬戶短信提醒
不再免費
收費項目不斷減少,這也使得原本銀行看不上的“蚊子肉”也變得重要起來。
某國有大行近日表示,9月1日起,對個人銀信通業務中短信提醒服務進行調整,調整后將相關借記卡、附屬卡及活期存折客戶的個人銀信通短信提醒服務;并將個人主卡的銀信通業務中短信提醒服務的“賬戶余額變動提醒”升級為“用卡無憂”服務。同時,短信銀行服務和金融信息提醒服務將關閉。
據了解,用卡無憂為收費服務,開通此項服務后,該賬戶的所有余額變動都將進行短信提醒,3個月的收費標準為12元。同時,“用卡無憂”服務費按借記卡計收,即1人多張卡同時開通,每張卡均需按照上述收費標準分別收費。對于銀行高凈值客戶,這一收費將得到減免。
事實上,并非只有該國有大行盯上了短信提醒費用,另一家股份制銀行此前已公告稱,自6月22日起,已開收個人賬戶信息即時通服務費,每月2元。另一家股份制銀行官網通知,“短信通”業務的免費體驗期也即將結束,自10月31日起,對個人“短信通”及對公“短信通”服務恢復收費,每個簽約賬戶每月2元。
不過,該行此次收費并非一刀切,其公告顯示,對于個人客戶,動態密碼信息、登陸提醒信息、還款提示信息、理財到期提醒、大于50萬元賬戶變動、產品咨詢信息等依舊免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行對于60歲以上的客戶,短信提醒一律免費。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此前短信服務大多有免費體驗期,在3個月到6個月不等,如今,這項福利已經被大部分銀行取消,且多數銀行對于賬戶變更默認的起點通知金額為300元,并非每一筆變動都可以收到短信。雖然每張卡每月收費僅有幾元錢,但在龐大的用戶規模下,該收入也十分可觀。央行數據顯示,借記卡2016年年底的用發卡數量為56.60億張,如果按照每張卡每月收費2元計算,月度的收費在百億元量級。
新型中間業務
收入崛起
《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7》認為,2016年,商業銀行新型中間業務總體時間了平穩較快發展。2017年,隨著金融市場對內外開放深入推進、資產證券化,PPP等快速發展,新型中間業務將保持較快增長,有望成為商業銀行重要的盈利增長點。
具體來看,托管業務發展速度驚人。2016年,有11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托管類業務收入762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招商銀行收入居首,達到了233.6億元;民生銀行排名第二,為150.7億元,均遠遠超過其他國有大行,在這11家銀行中,有8家的托管類業務收入較2015年有所增長。
報告認為,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主要集中在投行業務和理財業務,而股份制銀行的優勢則在托管業務上。投行和理財業務上,大型商業銀行的收入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中分別為10.6%和26.9%,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7.5%和23.9%,表明了大型商業銀行憑借自身的大中型客戶基礎、專業和人才等優勢,在投行業務和理財業務領域發展優勢相對明顯。
托管業務方面,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收入在手續費以及傭金收入中的占比為18.4%,高于大型商業銀行的5.0%,表明股份制商業銀行依托靈活的體制機制,創新流程和產品,提升運營效率,快速響應市場。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00:23 | 國資助力轉型成效顯著 ST目藥將摘... |
00:23 | 國產AI技術加速重構行業格局 快手... |
00:23 | 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大業... |
00:23 | S佳通召開業績說明會 股改事項遭投... |
00:23 | “雙萬兆+AI”雙引擎助推 電信產業... |
00:23 | 三方面協同發力 促“雙萬兆”從試... |
00:23 | 綠茶集團五戰港股終圓夢 餐飲企業... |
00:23 | 上市公司“花式”開展股東回饋活動... |
00:20 | 私募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52% 指數增... |
00:20 | 公募行業火速落實監管要求 首批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