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立良
7月15日,畢馬威發布《2021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是畢馬威連續十五年發布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本次報告聚焦戰略和實務對行業內普遍關注的話題進行了全面分析,探究中國銀行業未來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助力發掘數字時代銀行轉型的新引擎,從而推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與創新。
畢馬威中國金融服務業主管合伙人張楚東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銀行業的發展也將進入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都離不開金融業的大力支持,銀行業將發揮關鍵的支持作用。對于未來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普惠金融、加強防范金融風險將是主導未來發展前景的四大行業趨勢。”
在戰略方面,報告就如何部署實施數字化創新戰略推動銀行數字化業務變革和產品創新、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加速的市場開放和經濟發展機遇實現區域發展共贏、外資銀行如何突破重圍迎來新增長、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如何依托于股東的背景優勢,發掘實物中的應用場景來爭取實現更大發展前景等話題的發展路徑均進行了詳盡梳理及專業分析。
在實務方面,本次年度調查報告從金融風險應對、風險模型管理及氣候環境風險等多重維度展開探討,分別圍繞新形勢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清晰的第三方管理策略助力銀行高質量服務、銀行合規管理與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制勝小微金融數字化、數據治理賦能“風險為本”的洗錢風險管理、聚焦氣候變化積極應對氣候環境風險挑戰、后疫情時代銀行業的稅務應對等多個話題的具體實踐提出了解決方案。
以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為例,當前,各國對模型風險越來越重視,先后發布了相關法規。有效的模型風險管理也可以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因此模型風險管理對銀行來說非常必要。畢馬威指出,模型風險管理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架構和管理工具,其中包括設置健全的模型風險治理架構、使用六大模型風險管理工具、建立完整的模型生命周期等內容。從而助力銀行建立全面有效的模型風險管控體系,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此次銀行業調查報告中,畢馬威針對200家上市及非上市商業銀行2020年度的業績表現和關鍵指標進行了逐一整理和展示,涵蓋了業務規模、盈利水平、資產質量、資本充足水平等多個方面。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主管合伙人史劍表示:“2020年,中國銀行業在疫情沖擊下仍保持經營態勢總體平穩,資產負債規模繼續擴張,信貸結構持續優化,資產質量相對穩定,風險抵補能力充足。但未來銀行依然是經營風險的機構,對風險進行識別、衡量、防范和定價的能力仍然是未來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本次銀行業調查報告的發布,希望助力銀行業伙伴在抵御風險的同時,穩中求變,把握業務數字化發展機遇,實現從規模銀行向價值銀行轉型,從而創造更高價值、戰勝未來挑戰,續寫新篇章。”
(編輯 李波)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