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相繼披露,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上半年“成績單”也隨之“浮出水面”。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多家機構業績漲勢明顯,“黑馬”頻出。數據對比雖然受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也能窺見上半年消費金融機構發展態勢和座次格局。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機構業績普遍回溫,一方面,是由于宏觀經濟環境回暖,帶動消費及消費金融業務復蘇;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消費金融機構所處的監管環境已趨于穩定,一些機構在經歷去年的戰略調整后重心已放在自身特色業務模式的打造上。”
湖北消費金融成凈利增幅“黑馬”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29日,已有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全部或部分業績,分別是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長銀五八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雖然個別消金金融機構的業績披露并不完全,但整體業績升溫明顯。
在營收方面,除尚誠消費金融未披露營收數據外,其余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近185億元,且有3家消費金融機構營收均超過20億元。營收前三甲分別是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營收情況分別是73.9億元、46.25億元、23.48億元。此外,中原消費金融營收情況也表現不俗,上半年營收15.63億元。在凈利潤方面,僅9家消費金融機構披露具體數據,合計實現凈利潤近30億元。其中,凈利潤突破10億元的僅有一家。
招聯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2021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排名前三,分別為15.42億元、5.32億元、4.4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66.7%、426.73%、239.2%,四川錦程消費金融緊隨其后凈利潤為1.49億元;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凈利潤為1.12億元。
但是,2021年上半年,也有多家消費金融機構凈利潤均未超過億元。其中,海爾消費金融凈利潤0.77億元;湖北消金實現凈利潤0.508億元;晉商消金實現凈利潤0.253億元;尚誠消費金融凈利潤0.2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湖北消費金融2021年凈利潤雖然只有0.508億元,但同比增速高達1272.97%,成為難得的凈利潤增速“黑馬”。
總資產規模方面,招聯消費金融上半年總資產達1298.43億元,坐穩了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的頭部位置;馬上消費金融上半年總資產達570.17億元;中銀消費金融資產合計378.94億元,分別排名前三。長銀五八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總資產情況分別是142.93億元、125.86億元、125.14億元、102.39億元、99.63億元、77.22億元。
蘇筱芮表示,“從各家機構披露的數據看,銀行系消費金融在各類消費金融機構中呈領先之勢,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凈利潤增長強勢,說明了老牌消費金融機構正在呈現業績復蘇和增長潛能態勢。而湖北消費金融顯示了‘黑馬’潛力,黑馬賽道正呈現重新點兵態勢。整體看,消費金融機構業績均呈現較高的增長性。”
科技能力占據行業關鍵“C位”
同時,有消費金融機構披露機構碳中和治理情況。馬上消費金融披露,從2015年開始,公司就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綠色環境進行治理。僅2021年上半年,通過金融云容器、智能客服、電子合同、電子憑證、線上業務等累計減少碳排放約5.67萬噸,同時促進綠色消費,低碳產品消費總額4.05億元。另外,馬上消費金融制定了碳中和2.0路線圖,支持并投身于綠色技術創新,推動自身節能減排的同時,輸出數字減碳能力,實現綠色發展、生態發展。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中國消費市場不斷擴展的背景下,消費金融機構依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雖然其整體利潤體量并不大,但科技賦能空間巨大,未來能夠做大做優的消費金融機構必然是科技能力以及降本增效較強的機構。
記者還注意到,上半年,為應對市場內外壓力,多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高管層面的調整頗為頻繁。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年內至少有12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21名董監高任職資格批復公告發布,在目前已開業的29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中,董監高已“換人”的機構已超四成。
從行業角度來看,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正面臨著大批巨頭的持續涌入形勢。平安消費金融、螞蟻消費金融均在路上。
蘇筱芮認為,科技實力及科技創新能力將是繼續占據消費金融機構發展“C位”的關鍵。她指出,“未來三方面決定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行業中的地位:一是技術,新技術將繼續推動消費金融流程優化,助力提升業務效率;二是場景,預計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將加大尋求場景拓展與金融生態圈的構造;三是模式,預計線上線下貫通的O2O模式將成為消費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能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表示,風控能力也是消費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科技能力是業績持續增長的關鍵。“未來消費金融機構,需要在獲客成本、資金成本、風控成本等方面綜合衡量自身的資源稟賦,實現差異化競爭。”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