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今年一季度,保險業經營業績延續低迷態勢,但財險業整體表現好于壽險業。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5月13日發稿,除天安財險、易安財險、大家財險等部分財險公司外,已有82家財險公司披露了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整體來看,82家財險公司一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158.9億元,同比下滑15.8%,下滑幅度低于納入統計的75家壽險公司合計凈利潤同比增速(41%)。
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共有46家財險公司實現盈利,合計凈利潤為170.62億元;共有36家財險公司虧損,合計虧損11.72億元。從利潤分布來看,財險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合計實現凈利潤占盈利財險公司的比重約為86%。
財險公司一季度凈利潤緣何整體出現負增長?記者對頭部險企償付能力報告中提到的原因歸納后發現,主要有三大原因對財險公司一季度利潤形成了壓制。一是承保端,車險綜改、非車險競爭加劇等因素擠壓了財險公司承保利潤空間;二是投資端,受權益市場波動加劇影響,財險公司投資收益率大面積為負,沖擊了承保利潤。三是一些突發事件引發財險公司大額賠付。
財險行業盈利兩頭承壓
盡管一季度凈利潤下滑幅度小于壽險業,但財險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今年一季度,82家財險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158.9億元,同比下滑15.8%,超四成財險公司出現虧損。
對于虧損的原因,“財險一哥”人保財險的分析很有代表性:“2022年以來,行業成本結構向‘高賠付、低費用’轉變,車險綜改、非車險競爭加劇等因素持續擠壓承保利潤空間。外部環境動蕩、疫情反復等多重因素使得資本市場波動加劇,保險資金配置難度增加,行業盈利兩頭承壓。”
從對財險公司影響最大的投資端來看,今年一季度,有48家財險公司的綜合投資收益率為負,占比超過六成。就連部分頭部財險公司的綜合投資收益率也出現負值情況,例如,人保財險的綜合投資收益率為-0.31%,太保產險的綜合投資收益率為-0.2%。
財險公司的大類資產配置,目前以固收資產為主、權益資產為輔。利率下行、權益市場波動加劇對險企固收投資和權益投資形成沖擊,加大了險資配置難度。比如,人保財險表示,地緣沖突加劇全球滯脹風險,多地疫情反復令下游消費恢復受到制約,內外部不確定性抬升導致資本市場波動較大,保險資金配置難度加大,投資收益率承壓。
除投資端之外,險企承保端也壓力重重。人保財險等險企普遍表示,一季度承保端面臨四大壓力。一是車險綜改后保費充足率大幅下降,后續經營面臨虧損壓力;二是在大病保險和政策性農險“保本微利”的經營定位下,政策性保險產品盈利能力有限;三是非車險成為各險企發展的重點,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費率持續下降,盈利能力不容樂觀;四是自然災害發生頻率和強度持續上升,造成的經濟損失波動加大,再保價格不斷上升,分保成本日漸提高,持續經營面臨挑戰。
“一方面,非車險業務發展空間很大;另一方面,車險綜改后,很多保險公司轉戰非車險市場,該領域競爭更加激烈;此外,國內的直保單與國際再保單價格倒掛,非車險業務風險暴露較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財險企業如何做好品質管理和風險轉移,顯得非常重要。”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中國人保副總裁兼人保財險總裁于澤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市場環境和行業層面來看,疫情仍將在一段時間內影響國民經濟運行,法人客戶仍面臨停工停產風險。原材料、勞動力、運輸等成本的上升,也將擠壓企業客戶的盈利空間。保險公司在未來幾年將面臨傳統需求萎縮、項目中斷或延期、極端天氣頻發、再保市場堅挺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挑戰。
“老三家”盈利能力仍強勁
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財險行業的凈利潤進一步向頭部險企集中。
據償付能力報告,今年一季度,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分別實現凈利潤86.54億元、33.9億元、15.86億元,三家合計實現凈利潤達136.3億元,占46家盈利財險公司凈利潤總和的79.9%,占82家財險公司凈利潤總和的85.8%。“老三家”盈利能力仍很強勁。
從不同財險公司的凈利分布來看,在一季度盈利的財險企業中,有11家凈利潤超過1億元,但僅有“老三家”凈利潤超過10億元;另有15家凈利潤雖然為正,但均低于1億元。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保險行業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具備核心能力和穩定承保盈利的險企將進一步顯現優勢。從一季度業績情況來看,頭部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已充分適應費改后的市場,并借助其渠道優勢、風控能力和運營效率,頂住了資本市場波動對投資收益帶來的壓力,擴大了競爭優勢,為整個行業的企穩向好奠定了基礎。
在36家虧損的財險企業中,有2家虧損超過1億元,其他險企虧損額均不足1億元。其中,中華聯合財險今年一季度虧損1.59億元,是一季度虧損金額最多的財險企業。安誠保險一季度虧損1.25億元,緊隨其后。在1.25億元的虧損額中,投資收益虧損0.8億元,承保利潤虧損0.45億元。
周瑾表示,目前,中小財險公司在充分競爭的車險業務上很難實現承保盈利,只能依賴投資收益來補充,但一季度資本市場表現不佳,導致一季度業績雪上加霜。而財險市場呈現出的馬太效應,充分反映出行業整體粗放式經營的特點,很多中小財險公司的主要關注點仍是生存問題,尚難順應市場變化尋求主動發展機會。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