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巷熱氣騰騰的餛飩店里,張先生夫婦忙前忙后,顧客接踵而至。從外來務工到擁有自己店鋪的“小老板”,張先生夫婦的生意因平安普惠提供的資金而啟動,在上海落地扎根。
享有“中國玩具禮品之都”美譽的玩具生產出口基地廣東汕頭澄海,成千上萬的小微企業組成當地特色集群產業,而在平安銀行這一瓢金融“活水”浸潤下,澄海產業鏈上的每一環愈發強韌。
城市萬家燈火,鄉間厚土肥沃。在一根蘆蒿、一株水稻、一棵茶樹的四季流轉中,平安保險、資金、科技多管齊下,播種鄉村振興的希望。
在中國,3億新市民異鄉就業、安居、醫養保障,5200萬戶中小微企業創業發展,縣域村鎮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這些問題覆蓋個人生活,涉及中國經濟韌性,又關乎農業強國建設,體量大、覆蓋面廣、需求層次多,一一落實保障并非易事。最終解法都指向同一個——發展普惠金融。
從十年前正式提出至今,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已經形成,“提質”成為新征程上普惠金融的關鍵詞。今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普惠金融被納入“五大篇章”中,這也意味著中央層面對金融機構服務人民、實體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為金融這渠“活水”流向誰、怎么澆灌指明方向。
中國平安35年的發展中,踐行普惠金融始終是其戰略和業務發展的價值基石。憑借綜合金融和醫療健康戰略,平安不斷提升金融產品創新能力和服務體系建設,一方面為小微企業和新市民等重點群體提供信貸、保險等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將金融資源配置到三農領域、助力鄉村振興;同時致力于將科技嵌入服務的各個環節,將數字普惠金融落到實處。
但普惠金融不僅是一項經濟活動,更蘊含了一種價值理念。在保護中國經濟韌性、推動市場內生動力的同時,平安更將“金融為民”貫徹始終。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表示,“‘為人民服務’是金融工作的價值坐標。金融工作的人民性表現為金融工作要一切依靠人民,真正服務人民。”而與人民性最息息相關的就是踐行普惠金融,馬明哲更是具體要求,平安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小微企業、‘三農’和鄉村振興等領域金融支持,優化新市民金融服務,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合法金融權益”。
守護小微與新市民 點亮城市星火
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邏輯里,小微金融破局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但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供需之間的失衡始終是個世界性難題。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中小微企業潛在融資需求達4.4萬億美元。面對如此龐大的融資需求,能供給到的卻僅2.5萬億美元,缺口比重高達43.18%。
原因不難理解,一方面銀企信息嚴重不對稱,銀行難以掌握小微企業真實經營情況,難以有效把握風險。另一方面,傳統信貸模式下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手續繁瑣、流程冗長,銀行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短頻急”的資金需求,更難以支撐海量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
在廣東汕頭澄海的玩具產業鏈上,不少小微企業都曾受制于此而陷入資金困境。當地一家從事玩具水槍生產制造十余年的小微企業,因為其客戶以熟客居多,企業的交易多以口頭協議為主,沒有形成書面的合同存檔,且缺少對應的銷售單據、出入庫表等資料佐證,導致在申請銀行貸款時很難取證。另一位在澄海經營著玩具汽車的企業主,也因作為抵押物的資產投入產值無法換算成融資所需的有效數據證明,被困住了手腳。
特色產業集群里的數萬小微企業,牽系著千家萬戶的生存和穩定。看似無法破局的情況下,平安銀行找到了新路子,為這個玩具之都量身定制出一套符合需求,解經營之困的方案——基于“新微貸-小微經營貸”,推出“惠民貸-汕頭澄海玩具行業貸”。通過線上便捷申請加線下上門貼心服務的形式,為澄海中小微玩具企業提供了靈活的融資方式和優惠的融資利率,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精準注入金融“活水”。
助力“玩具之都”蓬勃發展只是平安銀行幫扶小微的一個切面,若從數據上來看,平安銀行“真普惠、真小微、真信用”正在不斷落到實處。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銀行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不含票據融資的小微企業貸款累計戶數105.40萬戶,其中貸款金額在100萬元以下的戶數占比85%,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占絕對主體。
對于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主來說,“省時、省心、省錢”的金融及時雨,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也是一直以來政府著力解決的民生重點。基于和小微企業長期一線接觸,平安逐漸孵化出專注于惠企紓困的陸金所控股,其正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小微服務中的主力。
今年是張先生夫婦在滬從事食品經營的第五年,從一開始的夫妻店發展到現在的小微企業,年營業額已達2000余萬元。但在擴大生意的路上,資金卻成了難題。平安普惠了解到張先生夫婦的需求,第一時間為其定制融資方案,當天就通過平安普惠陸慧融App線上操作,僅用15分鐘就成功申請到了100萬元資金。“銀行至少也要一周時間,還要各種各樣的材料和手續,才能批下來,沒想到平安普惠這么方便,確實讓我很驚喜!”體驗了一把平安普惠AI快速審批的張先生難掩驚喜。
而這背后,都得益于平安普惠覆蓋前、中、后端體系化的“AI+O2O”服務模式。例如在前端,推出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云,在確保交易安全的情況下整個借款流程需要盡可能的簡單、流暢。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平安普惠通過陸慧融生意通,全方位賦能小微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在后端風控環節,平安普惠率先啟動了風險決策引擎升級項目,在服務小微企業的同時,保證資產質量。
備受企業主好評的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云”,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對小微信貸業務流程進行改造,能夠實現零文字輸入、全程擬人AI虛擬形象面對面服務,解決原業務流程復雜、申請體驗輸入多、等待多、疑問多等痛點,大幅降低用戶等待時間。截至今年9月30日,“行云”已累計服務客戶1572萬人,客戶累計獲得借款2070億元,申請流程平均耗時降低31%。
關心具體的人,也促進民營經濟長足發展,回歸起點,都是平安“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天職與宗旨”的使命所然。馬明哲曾指出,小微企業作為產業“毛細血管”,在穩經濟、穩就業、穩民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要求平安“暢通源頭資金活水,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
但讓平安享譽業界的普惠金融,不止于中小微企業,在它覆蓋的主體中還有一個更需要惠及的群體——新市民。立足新市民們的“急難愁盼”,平安產險為全國43各地區累計54萬外賣騎手提供的風險保障產品,為網約車司機、家政保姆等靈活就業新市民量身定制的“心安·務工意外險”;平安壽險創新“醫療費用支付+就醫服務”一體化醫療解決方案;平安養老險為超過5000萬參保人提供惠民保業務;平安健康險惠及少兒的“滬兒保”……
不管是人身安全還是醫療健康,安心務工還是勵志創業,平安的金融服務都已更普惠化、大眾化、便捷化。馬明哲所要求的“主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便利性”,也都凝結于新市民奮斗的身影中。
保險+資金+科技齊力 助力鄉村振興
如何將金融服務下沉到鄉村,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課題。
與絕大部分金融機構不同,平安依托“綜合金融+醫療健康”雙重優勢,在普惠金融的實踐上更加系統、立體、高效,除了涵蓋普惠金融所覆蓋的特定市場主體和人群,也在鄉村振興征程中留下平安足跡。“中國平安將持續聚焦鄉村振興,用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民’的初衷,希望與社會各界攜手共進,創造美好未來。”馬明哲曾如此表示。
帶著這樣的美好愿景,平安讓保險走向田間地頭,將資金灌向鄉村產業,以科技助力智慧農業,擘畫了一幅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安徽阜南縣新村鎮黨委書記張亮從2015年就開始規劃,要將新村蘆蒿發展成一張品牌名片。但在蘆蒿產業發展過程中,當地種植戶面臨著資金、技術、市場等多重困難。
而平安的金融力量,促成了這顆蘆蒿的茁壯成長。
第一步是資金。平安銀行為當地農戶量身定制了蘆蒿產業惠農貸,通過專項額度,以種植面積、歷史數據作為收入依據,授信支持種植農戶,首期授信1000萬元,為當地蘆蒿種植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有了資金,種植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同樣需被考量入內。通過“振興保”模式,延伸保障和服務范圍,覆蓋農業產業、農村工業和鄉村服務業三大產業上不同參與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激發農村經濟內生動力,是平安綜合保險保障的基本邏輯。據悉,平安產險在新村鎮蘆蒿基地落地160畝蘆蒿產業綜合保險試點,未來五年預計為當地蘆蒿產業提供10.1億元風險保障。
最后的催化劑是科技。蘆蒿種植期間,平安數字村,實時監測的農用設備物聯網進入,讓農業種植這件極耗費人工的事業,變得高效。農戶們不需要惦記哪天澆水,哪天施肥,因為手機里的平安數字村App會根據蘆蒿科學種植的規劃,智能提醒她。澆水、施肥也不需她親自動手,不耗費大量人力、經濟成本。種植戶只需App上遠程操作,后臺就會指揮水肥一體化設備完成。
從一根蘆蒿到一片產業,新村鎮蘆蒿基地成為近年來中國平安大力開展鄉村產業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也向外界揭開了平安綜合金融和科技手段接力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探索“三農”金融樣本的肌理。
例如在保險產品開創上,廣東省首單特色食用菌氣象指數保險、陽江市首單商業性水稻收入保險等極具特色的保險產品,都是平安針對鄉村振興不同地域、農作物、客戶群等金融需求,大膽創新的嘗試下為落實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再如平安銀行“物聯網+衛星+金融”的體系,從制造業、運輸業、基建、能源再到農業,星云物聯網體系落地了全國20多個創新項目服務客戶超1.2萬戶,接入物聯網終端設備超1200萬臺,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發生額超3700億元。
憑借著一套“上有衛星、下有物聯網設備、中有數字村平臺”的數字農業服務體系,廣東的紫金茶園、云南的咖啡,都有了“智慧大腦”。
因地制宜的特色保險讓三農生產免去了后顧之憂,資金及時雨給足農業發展底氣,現代農業技術讓“種田”不再是落后名詞……平安金融活水流向鄉村產業的時候,黨建互聯、醫療下鄉也在深入鄉村深處。至今,平安已累計提供扶貧及產業振興幫扶資金1032億元,培育致富帶頭人8萬余人,發放鄉村振興卡17萬張。平安的普惠金融內涵,正不斷豐富而價值凸顯。
從新市民到小微企業,從城市路徑到鄉村之行,平安以綜合金融、醫療生態、數字科技的力量,讓普惠金融的力量幫助個體在追求美好生活時總有一個堅實后盾,一份穩穩地托底。關心特色產業、專業力量、鄉村振興大局的發展,也關心組成產業、企業的具體個體,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在意他們朝前拼搏時是否平安。
金融+醫療+科技,成為平安躬身入局普惠金融大潮的先天優勢和最大底氣;長期對金融人民性理念的堅持,則是平安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堅守。
中國平安普惠金融的每一步,都體現著服務國家戰略、守護美好生活、踐行高質量發展的初心與使命。
(CIS)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