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舉牌、增持、積極推進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近期,險資通過多種方式持續加大權益投資力度。業內人士認為,低利率的市場環境、政策的引導和支持等多因素疊加,共同提高了險資權益資產配置的比例和意愿。
此外,業內人士預計,險企將繼續加大權益投資,提升投資彈性,同時,隨著更多險資機構積極爭取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上市公司市值波動對當期利潤表的影響有望減小,逐步達到“長期資金入市+平滑利潤表波動”的平衡。整體來看,險資有望逐步增加對中證A500指數(側重科技和新興產業龍頭)成分股的配置。
低利率環境推高權益資產配置
在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后,近日,部分險企繼續增持相關公司股份。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人壽”)近日增持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銀行”)347.55萬股H股,持股比例增至12%。此前,平安人壽曾于今年1月份和3月份兩次舉牌招商銀行H股。
同時,瑞眾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在多次舉牌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源電力”)H股后,近日繼續增持龍源電力160萬股H股,最新持股比例為16.04%。
險資舉牌是指保險公司持有或者與其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5%股權,以及之后每增持達到5%時需依規披露的行為。
民生證券分析師張凱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傳統保險賬戶久期較長,負債更有剛性特征,適合配置估值較低、增長穩健的標的。今年以來,頭部險企持續舉牌上市銀行H股,有望在低利率環境下充分受益于資本利得和較高的股息,為投資端提供彈性。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產”)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推出,保險資金投資空間進一步拓寬,長期資金入市將加速。其中,股票投資風險因子調降10%,直接降低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風險資本占用,釋放更多資金用于股市投資。結合此前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提升的政策背景,保險公司有望加大對高成長性板塊的配置力度,增強資本市場流動性。
張凱烽認為,長端利率中樞下行背景下,預計險企將加大權益投資,以提升投資彈性和資產負債匹配能力,但這也意味著險企要更謹慎地面對市場風險,強化投研能力和風控體系,對險資整體的權益投資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險資負債端的剛性約束和投資風格,預計險資將重點配置高股息、高ROE(凈資產收益率)、抗周期性強的資產,并有望逐步增加對中證A500指數(側重科技和新興產業龍頭)成分股的配置。
積極爭取長期股票投資試點
除采取直接投資或委托投資方式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外,今年以來,多家險資機構正在積極爭取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記者近日從國壽資產了解到,該公司正在爭取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三期資格;同時,中郵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正在申請長期股票投資試點。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險資積極爭取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主要是因為當前保險行業整體資產欠配,以及A股市場估值水平被業界認為仍處于相對低位。同時,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可以進行穩定的市值核算,并可采用更加靈活的分紅方式實現較為均衡的會計口徑投資收益,有效解決新會計準則下直接股票投資或委托投資的弊端,更加靈活地實現權益資產的長期配置。
張凱烽表示,自2023年10月份開啟險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以來,頭部險企不斷獲得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份額,權益空間不斷擴大。該試點允許險資通過私募證券基金投資股票,采用權益法核算或以FVOCI(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類資產計量,從而減少市值波動對險企當期利潤表的影響,有望逐步達到“長期資金入市+平滑利潤表波動”的平衡。
從險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來看,目前監管部門已經批復共計1620億元,加上近期擬再批復的600億元,總規模有望達2220億元。目前已經完成投資的為首期的500億元,后續還將有1720億元長期資金陸續流入資本市場。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2025年1月份,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中提到,“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監管部門多批次推出的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政策是促進該方案具體落地的重要措施,可以引導保險資金等更多中長期資金流向資本市場,也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