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思文
今年以來,已有60家公司終止了IPO申請,其中近1個月內就終止了38家。IPO撤回的快速增加,也讓券商投行人士倍感壓力。而IPO保薦與承銷作為券商投行業務中占比最高的業務,該業務下滑自然使得券商投行業務受到影響。
從IPO申報家數來看,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8年申報企業數下滑了35%,下發IPO批文27家,低于2017年月均下發IPO批文34家的速度。隨著IPO過會及下發批文數量的減少,2018年至今IPO募資金額也大幅減少。華鑫證券分析師潘永樂表示,截至2018年3月22日,IPO上市僅有31家,募資金額366.19億元,同比下滑47.38%。
根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可比對的25家券商共計實現主承銷業務(包括首發、增發、配股)收入18.54億元,其中首發項目承銷收入為15.28億元。而去年同期主承銷業務收入達35.16億元,其中首發項目承銷收入為31.12億元。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明顯,分別下降59%和51%。
環比去年第四季度,25家券商去年第四季度主承銷業務收入達34.23億元,其中首發項目承銷收入為26.73億元。環比仍呈大幅下降趨勢,分別下降45.85%和42.86%。
此外,本報記者觀察發現,盡管目前由于部分投行業務收入未結算,僅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已披露數據與同期數據進行對比不夠全面,但下滑幅度的銳減,也能窺見今年第一季度券商投行業務收入的情況。
對于今年券商投行業務的發展趨勢,中國銀河證券非銀分析師武平平表示,在嚴監管環境下,大型綜合券商優質項目儲備豐富,合規風控能力較強,投行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對于這一表述,可以從近期阿里巴巴和京東發行CDR回歸A股的保薦機構中略顯眉目。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CDR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京東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證券和華菁證券。新型交易模式的誕生,需要更加強大與專業的保薦機構保駕護航,而目前各大龍頭券商在行業中已然凸顯了其投行優勢。“大券商的實力非同小可,從多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優勢都不夠充足。”一位中小型券商的投行人士這樣跟本報記者說道。
此外,截至記者發稿,共有8家上市券商發布了2017年年報,其中有數據顯示的7家券商中,4家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保持下降趨勢。具體來看,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居首位,暫時領先其他券商,達40.02億元,同比下降23.83%。其次是廣發證券和海通證券,分別實現27.18億元和20.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0.74%和5.6%;太平洋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規模較小,為1.3億元,相比同期下降了28.87%。
投行業務收入增長的券商有3家,分別是招商證券、國元證券和浙商證券。其中,招商證券實現投行業務收入21.71億元,同比小幅增長0.69%;國元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為4.75億元,同比增長2.7%;浙商證券實現4.86億元,增長7.41%。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