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外媒稱網易、京東已雙雙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
中午,網易的聆訊后資料集正式在港交所披露,京東方面依然不予置評。
為回應赴港上市,丁磊還在網易上市二十年以來第一次發布了公開信,他說,“到今天為止,我們還沒有成功,我們還在成長。”
在聆訊后資料集中,網易更是坦言在《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框架下存在被摘牌的風險,市場也有許多聲音認為這一法案將引起中概股回歸的熱潮。
港交所和中資券商作為中概股回歸的受益者,近期股價也頻頻出現異動。
網易聆訊后資料集已披露
丁磊首發公開信回應赴港上市
5月29日中午,網易二次上市聆訊后資料獲香港交易所正式披露。
若上市進程推進順利,網易有望成為繼阿里巴巴后又一家在中美兩地同時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據資料,網易的上市聯席保薦人為中金、瑞士信貸、摩根大通。
港交所未披露網易的具體募資額信息。本周一,路透社報道,網易計劃6月11日在香港二次上市,籌資目標最高為20億美元。本周三,香港信報稱,網易或將在6月2日至5日公開招股,預計集資額介乎20億至30億美元。
在聆訊后資料集中,網易的最新持股情況也被曝光。目前,網易有兩位持股超過5%的大股東,其中丁磊持股14.56億股,占總股本的44.7%,OrbisInvestmentManagementLimited持股數為1.674億股,占總股本的5.1%。
此前,網易在SEC提交的2019年年報顯示,OrbisInvestmentManagementLimited持股數為2.087億股,占比為6.5%,這也意味著在2020年,第二大股東Orbis有所減持。
按照網易473億美金的市值計算,丁磊所持股份的價值約為211.4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511億。
在資料集中,網易還提到自身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的移動游戲公司,電子郵箱注冊用戶超過10億,網易云音樂注冊用戶超過8億。
港交所披露的資料集中還包含了丁磊的致全體股東信。該股東信也在網易的微信號上發布,這也是網易上市20年來的首封致全體股東信,丁磊在信中表示網易正準備在香港二次上市。
丁磊稱,“這個月是網易上市20周年,在這個節點上,我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我們正在準備在香港二次上市,將網易這個久經時間考驗的品牌帶回中國。”
丁磊還在公開信中提到,“到今天,網易的股價無論是提升倍數,或是年復合增長率,都有良好的表現。我們每季度為股東分紅,也已經堅持了6年。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它代表了我們與投資人分享成長的意愿,也代表了網易仍像少年般蓬勃與充滿活力。”
對于“未來的網易”,丁磊這樣說:“在我看來,網易的發展始終是“陽謀”,用足夠簡單的邏輯和熱愛,不斷重復20多年。下一步,我想重要的是,要繼續堅持,繼續重復。”
丁磊稱,網易會著力做好四件事:1、建立一個有自我進化能力的組織,永遠保持29歲。2、繼續網易一貫的精品戰略,做更多讓團隊驕傲的產品。3、立足中國,堅定地推進全球化戰略,與世界同步。4、推動資源更普惠,給予微觀個體更大能量,更多支持。
上述四件事即網易未來的四大重點發展方向:組織進化、精品戰略、全球化戰略以及推動資源普惠,在公開信中這四大方向首次被公開提出。
網易方面表示,精品和全球化兩大戰略尤為值得關注,將成為網易未來投入的重點領域。
聆訊后資料顯示,除一般企業用途外,網易一方面計劃將此次發售募集資金用于推動對創新的不斷追求;另一方面,則將用于全球化戰略及機遇。
丁磊稱,“我相信,立足于這個我們熟悉無比的市場,離我們的用戶更近,熱愛將迸發出更大力量。”
網易直言存在被納斯達克除牌風險
京東也被傳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在港交所披露的文件中,網易直言或因《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從納斯達克摘牌。
網易稱,2020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Kennedy法案),倘由美國眾議院通過及經美國總統簽署,Kennedy法案可能會令投資者對受影響發行人存在不確定性,且因此網易的美國存托股市場價格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而網易倘未能及時滿足Kennedy法案施加的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檢查要求,網易可能會從納斯達克除牌。
5月24日,對于該法案,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
這意味著,上述法案實施后,除網易外的多支中概股也將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摘牌”風險,市場也有許多聲音認為這將引起中概股回歸熱潮。
證監會上述負責人還認為,從法案以及美國國會有關人士的言論看,該法案的一些條文內容直接針對中國,而非基于證券監管的專業考慮,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
隨著中概股美國上市的風險增大,除網易外,市場傳聞電商巨頭京東近期也在謀劃回港上市。彭博社今天上午報道,知情人士稱,京東與網易已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且通過上市聆訊,京東方面目前仍未正式回應。
早在5月19日,香港信報便報道,京東將于下周尋求通過上市聆訊,最快6月初招股,預計將于6月18日掛牌,集資約30億美元。
香港信報還稱,京東本次回港二次上市將不會引入基石投資者。
A股和港股也適時推出了鼓勵中概股回國上市的相關制度。4月30日,證監會公布《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調整了已境外上市紅籌企業在境內股票市場上市的市值要求,以助力符合要求的海外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
5月18日,恒生指數公司宣布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正式被納入恒生指數、國企指數選股范疇,市場不少聲音認為這是為了鼓勵在美上市中概股回港上市。
港交所或成互聯網巨頭“聚集地”
港交所相對寬松的制度是網易選擇回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李小加推出了港交所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改革: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未盈利生物醫藥公司來香港上市,支持大中華地區和國際公司來港尋求二次上市。市場許多聲音認為這是港股市場近25年來最具爭議、最具顛覆性的制度改革。
當年7月,小米集團成為港股第一家雙重股權架構上市公司;當年9月,美團點評也港股上市。
2019年11月,阿里巴巴也回歸港股,以增發H股的形式在香港二次上市。當時,李小加感嘆道,“阿里巴巴多年后回家了。”
李小加還稱,“阿里都回來了,沒理由不相信那些漂泊在外的中概股公司不回來。”
現在,港交所已有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美團等多家巨頭上市,京東和網易的上市進程若推進順利,港交所將成為當之無愧的互聯網巨頭“聚集地”。
大摩稱ADR上市可能使港交所收入翻倍
瑞信稱相關券商也將受益
京東、網易兩巨頭即將回歸的預期,使得港交所也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今日,港交所的股價在早盤低開后快速沖高,一度上漲1.78%。
5月19日早上7點,市場傳出京東、網易將港交所上市的消息。當天,港交所上漲4.08%。
近日,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港交所將受惠中概股回歸上市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該行把港交所目標價提升14.8%,至310元,維持“增持”評級。大摩稱,目前大多數的大型中概股美國預托證券(ADR)都符合在香港上市的資格,不過預計只會選擇一小部分股票在港上市。
大摩預計,如果合格的ADR都將在港交所上市,可令港交所收入翻倍。當中,日均成交額可增加約400億元,并推動衍生工具的收入貢獻,循環收取掛牌費。
野村的估計則更加保守,野村發表的研究報告表示,隨著美國存托憑證(ADR)的中國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它們的平均每日成交量和上市費用等將對香港交易所的收入帶來輕微正面的影響,對今年收入影響低于3%。野村證券微升其目標價1.9%,由310.7港元升至316.5港元,并重申“買入”評級。
野村表示,自4月22日起,香港交易所股價跑贏恒指,認為市場或已大部分消化上述消息,但對其長遠發展有信心。
瑞信認為,活躍于香港新股市場的中資券商也將受益。瑞信發表報告稱,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的進程或會加快,該行估計,經香港作第二上市的集資額或達2420億元人民幣,將令活躍于香港新股市場的券商受惠。
5月26日,瑞信將中金的目標價上調6%至21港元,評級“跑贏大市”,將中信證券的目標價上調3.2%至22.5元,維持“跑贏大市”的評級。
同一天,瑞信還上調廣發證券的評級,由“中性”升至“跑贏大市”,目標價由9.5港元上調至9.8港元,并分別上調集團明年及2022年的盈利預測至1.3%及4%。
當日,中金公司上漲5.18%,中信證券上漲1.17%,廣發證券上漲0.99%。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