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與發行CLO產品的信托中,“銀行系”信托表現驚艷
■本報見習記者 閆晶瀅
“創新轉型”的旋律在信托業內已傳唱多年,而在資管新規落地后,這一需求顯得更為迫切。基于此,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在資產證券化業務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參與資產證券化的信托公司多達19家,占比近三成,合計參與業務規模接近四千億元。其中,共有11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48只信貸CLO產品,合計總額為2901.46億元;15家信托公司擔任ABN發行機構,合計發行產品規模367.98億元。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后,資產證券化或將成為信托業逆襲的重要方向。
“銀行系”信托
領跑ABS業務
信托公司參與方式主要有信貸資產證券化(CLO)、以信托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的企業ABS、信托型ABN和Pre-ABS四種方式。而從上半年數據來看,信托參與資產證券化的熱情仍然高漲。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48只信貸CLO產品,總額為2901.46億元,同比增長51.76%。其中,建信信托、中海信托、上海信托等公司發行只數均在5只以上。
在參與發行CLO產品的信托中,“銀行系”信托表現驚艷:建信信托以發行14只項目、發行額1228.63億元的成績領跑CLO發行機構榜單;上海信托、興業信托、交銀信托分別發行5只、2只、2只產品,發行總額分別為193.68億元、173.65億元、171.30億元,發行規模排名分別為第4、第5、第6位。整體來看,四家“銀行系”信托共發行23只信貸CLO產品,發行總額為1767.26億元,占比超過六成,可算是“大樹底下好乘涼”。
從基礎資產類型上看,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項目規模均居于首位:共有18單產品、合計發行規模1865.77億元。緊隨其后的是汽車貸款,發行數量10只,發行規模為283.48億元。而從原始權益人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成為絕對主力,合計發行規模為2378.82億元,占比在八成以上。
此外,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以信托受益權作為基礎資產的證監會ABS產品共有20只,合計規模為335.9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46.08億元相比有所減少。而在PRE-ABS方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不完全統計,僅有廈門信托今年3月份發行的“匯金1771號遠東租賃PRE-ABS項目信托”被納入統計。
15家信托參與ABN
中鐵信托奪冠
去年以來,信托型ABN發展迅猛,去年全年共發行33只產品,合計發行規模572.95億元。而在今年上半年,這一態勢仍在繼續。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5家信托公司擔任ABN發行機構,發行產品29只,合計發行產品規模367.98億元。就今年上半年的ABN發行機構榜單來看,中鐵信托排名發行規模首位。
今年6月份,中國中鐵發行“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資產支持票據”,發行規模為59.57億元,以應收債權作為基礎資產,由中鐵信托擔任發行機構。事實上,該產品在今年以來發行的諸多ABN產品中,規模居于首位。
除中鐵信托外,五礦信托和華潤深國投參與發行的ABN產品規模也在50億元之上,分別為54.55億元、54.05億元,發行產品數量為6只、4只。其中,五礦信托發行產品為“前海結算2018年度第一期碧桂園供應鏈應付賬款資產支持票據資產支持票據”系列產品,系銀行間市場首單供應鏈應付賬款ABN產品。華潤深國投參與項目范圍較廣,涉及華潤租賃、北京住總房地產開發、建筑第二工程局等多家發行主體。此外,天津信托、西部信托、長安信托3家信托公司也在今年成功“試水”ABN。
國投泰康信托相關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在ABN中發揮主導作用,是未來發展投行業務,豐富企業客戶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業務方向。因此,信托公司要高度重視ABN長遠的發展機遇。在其看來,信托公司開展ABN業務,要從同業業務入手,逐步提升專業能力、發揮資源整合作用和主導權。
資管新規下
信托憑借ABS逆襲
近年來,資產證券化作為信托業內最受關注的業務之一,曾多次被信托公司在年報中提及。僅就2015年-2017年數據而言,信托公司年報中提及“資產證券化”的數量分別為15次、31次、38次,其熱度可見一斑。而在此前信托業協會公布的信托業務八大分類中,“資產證券化”業務作為其中一類被單獨劃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或許也是信托積極參與資產證券化的動力之一。
以中信信托為例,在其2017年年報中指出,中信信托將其資產證券化業務納入“服務信托業務”當中。中信信托表示,其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優秀成員評選中獲“優秀ABS發行人”,報告期內資產證券化業務規模超1650億元,連續5年穩居行業領軍地位;同時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行信托行業第一單由信托公司主導、完成全流程的信托型資產支持票據ABN。
某資深信托觀察人士指出,信托公司參與ABS有利于促進信托公司傳統業務的深化與突破,資產證券化業務更多關注底層基礎資產的現金流,是對信托傳統業務的升級與改造。由于信托制度具有天然優勢,通過設立特殊目的信托作為發行載體,解決了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破產隔離”和“資產出表”問題。此外,信托公司可以利用積累的項目資產管理經驗,作為獨立的中介機構對資產證券化項目存續期間基礎資產、原始權益人/資產服務機構提供全程服務、監督和管理,這也豐富了信托公司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朝主動管理的方向邁進。
事實上,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后,信托轉型更為迫切,而資產證券化或許將成為信托逆襲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方面,根據資管新規,“依據金融管理部門頒布規則開展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不適用本意見”,資產證券化業務成為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之一。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作為重要SPV,自然“有機可乘”。而在多層嵌套的非標產品逐漸退出市場之后,標準化、底層資產可穿透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更多地將被加入資產配置的范圍,信托公司加強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開發和銷售,或許將成為其新的盈利點。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公司零距離?新經濟 新動能 | 復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