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
鋰電行業:2010-2018年全球電動車行業在特斯拉和中國政府政策推動下,電動車實 現0-1的突破,2018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突破200萬輛,全球汽車電動化 率從0提升至2%。動力電池2010-2017年中國經歷了中低端產能瘋狂擴產周期后,2018年 過剩低端產能出清。隨著2020年傳統車企巨頭們進入電動車型密集發布 期,2018年車企開始與中日韓動力電池龍頭簽訂了巨額長協訂單鎖定產 能供應,同時由于2021年中國將進入無補貼時代和外商投資準入放寬, 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開啟了產能高速擴張周期。經過過去十年中國電動車行業的高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動 力電池生產國和產業鏈最完整的國家,培育了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 秀公司。重點推薦全球領先的鋰電設備龍頭【先導智能】,其余推薦:【杭可科技】、 【璞泰來】、【贏合科技】、【科恒股份】。
固收金工:制造業、地產增速回落,基建投資有所回升。1~8月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 有所回落,增速收于2.6%,較前值回落0.7個百分點,本月制造業投資 增速下行我們分析其原因有四:第一、中小企業融資情況沒有實質性地 轉好。第二、高新制造業8月增速依舊較高,反映調結構仍是重點,預 計未來會對傳統制造業帶來沖擊。第三、企業盈利狀況持續低迷,PPI后 期壓力仍大,對制造業投資回升形成制約。第四、8月中美貿易摩擦再次 升級,避險情緒上升,影響企業投資,對制造業帶來負面影響。后期受 減稅降費助力,以及目前處于相對低位,因此預判后期制造業有可能有 小幅回升。未來展望:整體來看,8月工業增加值大幅回落,社零表現較差,制造業 投資增速有所下行,房地產投資小幅回落,基建投資較7月上行。8月經 濟數據表現較差主要系制造業投資大幅回落拖累總投資,汽車銷售大幅 回落拖累社零。
【川財證券】
房地產: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板塊整體營業收入穩步增長,凈利潤持續上行。 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整體板塊營業收入實現平穩增長。二線房企營業收入增 速最大,邊際改善程度較為突出,而三線房企營業收入增速遠低于一線和二線 房企。房地產行業營業收入分化較為明顯,一些尾部房企營業收入表現依然較 為疲軟,頭部化趨勢進一步加強。房地產板塊整體凈利潤增速上行,板塊內部 凈利潤增速分化明顯,三線房企凈利潤增速明顯低于一線和二線房企。一線房 企中,金地集團、陽光城、萬科、保利地產的凈利潤增速表現較為亮眼,分別 達到了70.27%、48.8%、42.62%和39.58%。2019年初以來房地產行業漲幅低于大盤,估值處于歷史低位。考慮 到房地產行業政策處于收緊階段,預計行業內部分化將進一步加大,中小房企 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將逐步加大,預計行業整體景氣度的恢復還需要一定時間, 強者恒強將會成為未來較長時間內的發展趨勢。中長期看好業績表現較為亮 眼、土儲豐富、杠桿水平可控的優質大型房企,相關標的為保利地產、金地集 團、萬科,同時看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相關概念的大型房企,相關標的為招商 蛇口和華僑城。
宏觀策略:昨日A股市場出現調整,上證綜指下跌1.7%、上證50下跌1.5%、中小板指 下跌2.0%、創業板跌2.1%。我們認為市場調整主要是由于:(1)降準后央行 縮量續作MLF,且本次央行并未如此前市場預期那樣適度降低MLF利率。(2)中東沙特石油問題使得油價上行,疊加豬價上行、8月經濟數據 不及預期等因素,市場對“滯漲”的擔憂上升,部分投資者擔憂貨幣政策主 動寬松發力可能仍需等待。對于未來的市場趨勢,我們認為:(1)雖然受地緣政治事件影響,全球油價 大幅上行,通脹壓力上升,短期內會制約趨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但長期來看, 未來貨幣政策轉向寬松仍確定性較強。(2)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和,新一輪 貿易磋商即將展開,疊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市場風險偏好有望維持。
【中銀國際】
通信行業:1通信行業上半年整體收入、凈利潤增速處于低位,但細分板塊呈現節奏性亮點:PCB板塊整體凈利潤為41億元,同比增速34.36%,其中滬電股份、深南電路、生益科技利潤增速分別為143%、68%、37%,成為PCB板塊走強重要驅動力。光模塊(剔除中際旭創)整體凈利潤2.25億元,同比增速81.1%,其中新易盛、太辰光、天孚通信利潤增速分別為632.27%、63.55%、42.38%。5G時代全球無線主設備商格局預計從目前“四大兩小”演化為“三大三小”:華為、中興、愛立信,以及諾基亞、三星、大唐移動。、中國主設備商在2G到4G產業逐代升級的浪潮中獲得極大競爭優勢,華為中興力攀上游、5G格局更加領先。個股方面建議關注中興通訊(000063)、中國聯通(600050)、世嘉科技(002796)、烽火通信(600498)、中際旭創(300308)
計算機:航天信息;近日國務院常務會召開,在普惠金融方面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資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該政策對公司金融科技業務催化效應將顯現。公司19H1歸母凈利潤6.8億(+80.25%),雖然營收(119億,-23.52%)和扣非后凈利潤(4.18億,-39.02%)短期內均有所下滑,但中期看金融科技服務和智慧業務營收較好增長及盈利將顯現,當前估值具備比較優勢。維持買入評級。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