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次新股跌破發行價還是大新聞,對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來說卻是常見現象,這其中就有不少是萬眾矚目的新經濟類公司。
由于這些新股普遍性上市后大跌,有一些還跌得特別慘烈,所以這兩三年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關注者統計一番,結果也一次比一次驚悚。這些承載眾人期望的明星公司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在股市上也攻城掠地。
2017年9月上市的眾安保險是保險創新企業,由中國頂尖企業家兼投資人馬云、馬化騰及馬明哲加持。IPO公開認購超額逾400倍,凍結資金2000億元,募集百億港幣,市值千億,現在322億港元。
上市時引起巨大爭議的趣店,做大了一個新行業,面對百億美元市值,CEO羅敏稱1000億美元市值之前不在公司領取薪水和獎金,20個月過去,趣店的百億美元市值只剩下了20億美元。除羅敏持股未動,其他股東已經全部清空或減持趣店股票。
美團2017年最后一輪融資估值為317億美元左右,目前市值440億美元左右,兩年時間,增幅不算大,但已是不錯。小米的投資者就沒有這么幸運,在2017年估值高于422億美元,IPO估值543億美元,目前則是280億美元左右。小米代表了智能手機產業帶來的新機會,美團是O2O產業的典型。
此外,還有諸多汽車新零售、創新類電商和創新金融公司都表現不佳,這些新經濟公司大多燒錢厲害,需要巨額融資。
港股市場的一眾大佬,比如李嘉誠和鄭裕彤家族基金,基本上只要是到香港上市知名一點的公司,都會投資進去。國內的馬化騰也參與了不少新股認購。海外股市以成熟著稱,但是很久以來,二級市場的下跌,并沒有影響這些機構資金認購IPO新股的積極性,港股動輒認購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IPO的價格一直并不低,二級市場承受虧損。
這里面原因眾多,主要是新經濟公司具有高成長的特性,這一點太吸引投資者,誰都想騎上獨角獸。但是后期走勢,往往不如當初設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太多還在燒錢階段的公司已經上市,這些公司后續走勢很難預測得準,新經濟時代是有眾多衡量指標,比如用戶數量等,但是機會轉瞬即逝,距離建立盈利模式或者盈利還有驚險一躍。另外一個原因是,市場為類似公司定價太貴,透支了增長空間。
關于盈利,無數人會舉出亞馬遜這樣的案例。早在本世紀初,國內到海外上市的公司也都沒有盈利模式,比如門戶網站和騰訊等,后面也增長很好,早投資似乎意味著可以早享有投資成果,但這種案例實在太少,大多數燒錢階段的公司,最后都是灰飛煙滅。越早期的公司,越適合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就是專業投資者也在這兩三年的市場吃了不少苦頭,更不要說普通投資者了。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