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受訪人士的共識是,一旦疫情控制住,經濟面將會逐步恢復到正常的增速,未來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會更多。
A股在急跌之后的迅速反彈,被許多市場人士定義為“戰疫”行情。這一輪反彈,亦是A股投資人對于戰勝疫情信心的集中體現。
2月6日,上證指數收盤上漲1.72%,連續三日收漲;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也同步飄紅,分別收漲2.8%和3.7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追蹤了解,K線跳動,各板塊行情也有不同的表現。醫藥、傳媒、計算機等板塊領漲,房地產、銀行、有色金屬、鋼鐵等板塊走勢墊底。對于公募基金來說,在經歷首日基金凈值重挫之后,近兩日數據回升,但也呈現出差異。
2月4日以來股票型基金漲幅居前的有創業板、醫藥、新能源等細分板塊或行業主題基金,而房地產、銀行等相關基金跌幅居前。
“此前市場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憂慮情緒集中發酵時,大量股票遭遇錯殺,但隨著市場情緒穩定,基本面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行業,在景氣度較高的板塊中率先迎來反彈。”北京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認為。
盡管業績排名戰剛剛開始,但差異隨著信心的不同已經悄然產生。
創業板表現突出
雖然2月3日經歷大幅下跌,不過自2月4日起,A股止跌回升,公募基金凈值也在收復失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數據顯示,2月4日至2月5日兩日凈值漲幅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是建信創業板ETF基金,該基金兩日凈值增長為7.87%。而對比來看,2月3日當日,該基金凈值下跌達6.78%。
事實上,創業板也是近兩日市場反彈的“急先鋒”。
數據顯示,2月6日創業板指數再度收漲3.74%,報2012.25點,還創下了近三年來的新高點。在此之前的2月4日以及2月5日,創業板指亦分別收漲4.84%和3.02%。
“創業板上漲明顯主要是上市公司結構的原因,創業板里面成長股相對較多,而且行業上相對集中在非周期類的品種。疫情影響最大的是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更高的行業,包括可選消費品等等就主要集中在主板。現在市場資金的風險偏好依然很強,資金集中在博弈一些與宏觀經濟相關性比較弱的板塊。”2月6日,華南某公募基金權益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另一方面,創業板2019年年報業績好轉,也為市場提供了較強支撐。
在789家披露2019年業績預報的創業板公司中,業績扭虧、略增、續盈、以及預增的公司共有495家,比例達62.74%。
華泰證券研究認為,從年報業績預告來看,創業板業績增速回升趨勢顯現,同時部分行業景氣向好也消化了商譽減值壓力。
“最近大家關注的新能源汽車、電子、半導體、5G等相關個股都有較強基本面支撐,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是影響比較有限。從景氣度來看,未來這段時間業績比較好,確定性就比較強。”前述投資總監認為。
從近期資金關注的新能源、科技、醫藥等行業來看,相應的主題基金也實現凈值回暖。
譬如匯添富中證中藥A、嘉實新能源材料A、金鷹信息產業A等,三只基金在2月4日至2月5日兩日凈值漲幅分別為5.54%、4.54%和4.35%。
2019年四季報數據顯示,嘉實新能源材料的重倉股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陽光電源(300274.SZ)、先導智能(300450.SZ)、隆基股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其中A股新能源行業巨頭寧德時代在2月2日晚間公告了為特斯拉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的供貨協議后,股價在2月3日開市后逆市走出3.67%的漲幅。
隨后的2月4日至2月6日,寧德時代股價亦均為收漲狀態。
業績差異顯現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場的連續回暖仍然存在結構化差異,部分基金凈值表現依然下跌。
剔除成立不足三個月的基金,2月4日至2月5日兩日凈值跌幅靠前的幾只股票型基金有國壽安保成長優選、匯添富中證銀行ETF聯接、天弘中證銀行、華寶中證銀行ETF等,跌幅分別為0.24%、0.08%、0.05%、0.05%。
具體來看,中信一級銀行行業指數在2月3日下跌6.48%,2月4日至2月6日分別為收漲1.99%、下跌0.03%、收漲0.71%,板塊整體表現不佳,相關基金的凈值漲幅亦排名靠后。
凈值跌幅靠前的主動型股票基金國壽安保成長優選,其2019年四季度末重倉股包括信維通信(300136.SZ)、杰瑞股份(002353.SZ)、順絡電子(002138.SZ)、欣旺達(300207.SZ)等個股。
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等。其中信維通信、杰瑞股份等個股在2月5日仍有不同幅度下跌。
“目前市場情緒由恐慌轉向穩定偏樂觀,這也反映到了今日市場的交易量和交易價格上,使得基本面受到疫情影響較小的板塊個股以及此前部分超跌個股率先迎來反彈。”浦銀安盛基金認為。
受訪市場人士認為,由于近期市場受到疫情因素影響較大,后續疫情形勢發展難以預測,在疫情控制沒有明顯好轉之前,投資者仍需要警惕疫情反復帶來的市場短期波動,以及對全年宏觀經濟的影響。
談及投資策略,前述投資總監則相對謹慎,認為在當前不確定性中,聚焦景氣行業以及龍頭公司,具體到行業上,醫療、消費和科技仍然是值得關注的行業板塊。
另一位基金經理受訪時亦持謹慎策略,“雖然市場目前短期反彈,但是后續還要觀察疫情有沒有好轉,否則現在市場的估值修復已經差不多回復了,很多成長股已漲回節前水平。”
“疫情對于我國一季度經濟增長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對于我國經濟長期發展、轉型升級并不會產生持續的影響。”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
多數受訪人士的共識是,一旦疫情控制住,經濟面將會逐步恢復到正常的增速,未來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也會更多。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