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考慮到全球政治經濟存在的潛在風險,預計投資在中長期會進入一個低回報區間。在此背景下,淡馬錫看好更長的壽命、不斷積累的財富、可持續的生活、共享經濟、更智能的系統、更互聯互通的世界六大結構性趨勢帶來的投資機會。
吳亦兵表示,中國一直是淡馬錫的重要投資區域,目前中國經濟處于結構化轉型的過程之中,大量的投資機會使中國繼續成為非常好的投資目的地。下一階段,淡馬錫會圍繞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兩大主題,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中國證券報:去年這個時候,淡馬錫在披露上一財年年報時曾表示未來一年會采取更加謹慎的投資策略,現在一年時間過去了,怎么評價當時的判斷?
吳亦兵:自去年7月起,我們預期市場環境將更具挑戰性,有意調整了投資步伐。市場的演變與我們的判斷還是比較一致的,去年這個時候到處都有很多風險點,而大勢上沒有出現大的下滑。我們總體的投資結果也是合理的,超越了大勢。所以總體而言,不論是判斷還是投資策略,我們還是基本正確的。
中國證券報:上一財年,淡馬錫對美國市場的投資繼續占據新增投資的最大份額,其后是歐洲和中國。作為一直扎根亞洲市場的淡馬錫,為什么持續加大在美國市場的投資?
吳亦兵:從投資組合來看,我們有66%的投資組合分布在亞洲市場,其中新加坡和中國各占據了26%的比重。同時,伴隨新興趨勢和機會的出現,我們增加了對北美洲和歐洲的投資,這兩個市場分別占據15%和10%的比重,排在新加坡和中國之后。對于美國,我們進入比較晚,總體投資組合的占比還是比較低的。就增量而言,對美國和歐洲兩個市場增加投資,才能夠保證成長性能達到一定的平衡。
中國證券報:淡馬錫如何看待未來的投資前景?
吳亦兵:考慮到全球政治經濟的風險,我們認為投資中長期會進入一個低回報的區間,世界經濟的增長預計還是會持續放緩,低利率的環境也可能持續。在可預見的未來,所有投資者的回報預期都會降低。因為風險點還有很多,包括美國經濟處于晚周期,估值也在歷史的高點,還有地緣政治摩擦,以及歐盟一體化也遭遇挑戰,這些都是風險點。所以,從全球而言,回報預期還是要降低。
中國證券報:自1974年成立以來,淡馬錫的復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為15%。在充滿動蕩的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中,淡馬錫是如何處置風險,做到回報率的持續穩定的?
吳亦兵:在我們的投資框架中,已經將風險包含在內了,我們的資本成本叫做經風險調整后的資金成本,也就是說,每一個項目的資本回報已經包含了這個項目本身的風險,包括資本市場風險、行業風險、企業本身的風險,我們對風險的評估就包含在項目的資本成本的計算中,這是淡馬錫很獨特的一條。最后我想強調,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中國,我們對投資組合中公司團隊和團隊價值觀的重視,是對于風險最根本的處置。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本身也是一個風險的對沖,這也是淡馬錫可以帶來的價值。
看好六大結構性投資趨勢
中國證券報:淡馬錫的投資方向包括哪些?
吳亦兵:我們關注結構性投資的邏輯,一方面是從需求側出發,最核心的邏輯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帶來的結構性趨勢包括更長的壽命、不斷積累的財富和可持續的生活,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另一方面是從供給側出發,最核心的邏輯在于技術革新,技術革新能夠帶來整個供給側的改革,帶來的結構性趨勢包括了共享經濟、更智能的系統和更互聯互通的世界,從而促進科技進步。這六個結構性趨勢塑造了我們的投資方向。
中國證券報:在上述六大投資趨勢中,更長的壽命,特別是醫療投資近年來受到各大創投和私募股權機構的高度重視。怎么看待中國醫療投資的機會,特別是醫療改革帶來的機會?
吳亦兵:近年來大家都在討論醫療改革。以制藥為例,藥物審批的過程變得更加透明、更加迅速、更加市場化,審批的規則更加國際化。不但外企覺得公平競爭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本土企業的創新熱情也得到了很大的激發。創新的要素是什么?最關鍵的是良好的市場環境。大家信心有了,剩下的人才、資本中國都有。為什么中國企業普藥向新藥轉型的速度也這么快?因為整個價值鏈都有了。
中國證券報:共享經濟這兩年遭遇了很多困境,比如共享單車。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吳亦兵:我覺得共享經濟很核心的一點是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效率。從經濟規律而言,效率的提升肯定是能夠帶來很大紅利的,比如滴滴等叫車軟件的出現,無論是讓顧客還是司機都分享了效率提升帶來的紅利。當然,并不是說所有東西都可以共享,新事物開始之初也面臨過度競爭的問題。比如共享單車就經歷了過度競爭、過度供給,然后出現擠出效應。共享經濟的核心,還是要看它的創新和業務模式能不能提升現有系統的效率。
中國市場仍有很大投資機會
中國證券報:淡馬錫如何看待中國市場未來的投資機會?
吳亦兵:中國一直是淡馬錫的重要投資區域。目前中國經濟處于結構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認為還有很大的機會,中國會繼續成為非常好的投資目的地。僅僅從GDP來看,中國經濟增長創造出來的機會就已經足夠大了。而在下一階段的投資中,我們會圍繞結構性的趨勢來投資,包括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在這兩大主題之下,還是能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投資機會,不光是投資的收益,投資的亮點也增加了很多。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目前外部環境因素對中國的影響?
吳亦兵:我們認為這些因素的影響是短期的,即便在局勢最緊張的時候我們也判斷中國是有足夠的政策工具來緩沖相關影響。從長期影響而言,更大程度上是供應鏈的逐漸轉移。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中國的供應鏈是在不斷升級的,這是長期的趨勢。低端的供應鏈逐漸轉移出去,中國制造業不斷向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等產業鏈升級,這也是整個經濟轉型升級的健康過程。之前所說的“騰籠換鳥”,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證券報:中國的創新正從商業模式的創新向科技創新轉換,如何看待這一趨勢?
吳亦兵:之前投資更多看到的是“量”帶來的回報,現在更多的是要看到效率的提升,其中包括大數據、云計算、AI、企業軟件等等。特別是中國,我們看到這方面非常多的機會。而且,中國不像一些發達國家需要在現有的框架之上進行變革,它從一開始就可以建的不一樣,更加契合未來的一些趨勢,從而能帶來更多的機會。例如大數據和AI,中國有龐大的人口基數,能產生大量的數據,有了數據可以讓AI的學習能力更強,從而更大程度地提升效率。所以,中國在這方面的機會是非常多的。
科創板對中國資本市場改革意義重大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科創板的設立對中國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
吳亦兵:我們認為,科創板的設立對于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意義更為重大。無論是它的很多改革措施起到的示范效應,還是對于其他板塊的溢出效應,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意義都是非常重大的。至于科創板對于中國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我們認為長期作用大于短期作用,它起到的真正作用在于創造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比如,科創板對于盈利要求的放松,這使很多之前只能前往美國或香港上市的企業可以留在A股上市。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