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向標榜對高凈值客戶把控力的國內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老大諾亞,踩雷承興控股,股價大跌的同時,持有人何時兌付成謎,而此前諾亞因“輝山乳業”等多個項目無法兌付。同樣,三方財富的另一大佬鉅派投資,同樣也被諾亞承興事件波及,被傳創始人失聯、理財產品違約頻發、投資的P2P平臺逾期、被舉報利益輸送等,股價也在一年內跌幅近90%。凡此種種,讓今年成為了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風險與亂象等問題集中暴露的一年。
諾亞、鉅派們也有自己的委屈,放眼全球高端財富管理市場,歐美私人銀行、全能型投行財富管理部、獨立理財咨詢機構的收入結構中,來自投資客戶的收入占比大致是2/3、1/2、9/10。但讓大部分的中國高凈值客戶為一紙理財規劃付費,或者按小時為理財師一對一咨詢埋單,目前還是難以想象的事。這決定了在之前與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內第三方理財機構的主流模式都是向產品供應商或基金管理人收費。在現有“中國特色”激勵體制下,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方通過管理費分成形成利益捆綁,與“獨立性”這一第三方財富管理宗旨漸行漸遠。更有甚者,看到管理人掙錢掙得嗨,三方理財機構也紛紛挽起褲腳自己下海,如諾亞的歌斐資產,鉅派的鉅洲資產等,均創設了自營產品端,投資涵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母基金,房地產投資基金,公開二級市場投資等不一而足。其中部分線下財富管理公司開始頻繁觸碰自融、設立資金池等監管紅線,帶來巨大風險。
不過,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面臨的各種質疑,也折射出當前投資者,尤其是相對從資金量與對金融產品的辨識度來說,氣質上已經不那么“散戶”的投資者,對財富管理的認知仍有較大局限。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今日,很多投資者還沉湎于對若干年前杠桿市造就的高收益的回味當中。無意或者有意疏忽了其中一些類龐氏騙局最大的特點,就是轉起來還能維持,一旦停下來,就是爆雷之日。當其中的部分“獨立”財富機構自己開始造假,個人提成直接以投資者的投資總額而非管理費的一定比例來換算,就是“起網”之時。據媒體報道,諾亞的創始人汪靜波引稻盛和夫為榜樣,一直篤信“心”的力量。她曾把公司最受客戶歡迎的理財師的照片貼墻上,每天看,反復看,直到當具有相同氣質的人出現時,她就能第一時間識別。汪靜波用這種方法招來的理財師,曾一度占到總人數的60%。讀罷不禁令人悚然,也更對第三方財富所謂的獨立性與專業度存疑。
天雷滾滾之時,不少多年摸爬滾打、刀山火海闖出來的投資者,一身財富、半世精明,竟然也一時沒了方向。反求諸己,其實對于風險偏好不那么激烈的投資者,在期望值降低,回歸現實的前提下,還是有不少選擇,甚至是傻瓜型選擇。例如公募基金陣營的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甚至是股票指數基金,不要瞧不起那點收益率,將一般散戶的股票賬戶打開,幾年下來收益能夠超越以上幾種品種收益率的并不多。
當前,除了公募基金代銷,其他金融產品種類的銷售還有不少處于監管真空狀態,其中的私募類產品(私募證券、私募股權、私募債權等),百萬級門檻更屬于實力稍弱的投資者需要慎重對待的“大殺器”,一旦遇到魚龍混雜的理財師推薦未在監管機構備案的山寨產品,更是“非死即殘”。因而,關于理財師的從業資格、執業監管、信息披露管理以及機構準入和行業自律,顯然很為急迫與要緊。
(作者系基金從業者)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