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
6月2日,11個擬納入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應用公示。這是北京市第二次公布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名單。目前,北京市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這將有助于北京市借鑒“監管沙盒”理念,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率,為全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和有效監管探索和積累經驗,更好地實現發展與風險、創新與合規、安全與效率的有機統一。
“監管沙盒”(RegulatorySandbox)通過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松版”的監管環境,旨在提高金融創新的積極性和監管的前瞻性。2015年,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管理局(FCA)提出“監管沙盒”理念,并于2016年5月份敞開第一個“監管沙盒”。隨后“監管沙盒”理念和機制逐漸被各國廣泛采納,目前全球已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實施“監管沙盒”機制。近幾年,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進展,引入"監管沙盒"的時機和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2019年8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雖然《規劃》沒有直接提及“監管沙盒”機制,但強調要充分評估新技術與業務融合的潛在風險,建立健全試錯容錯機制,在風險可控范圍內開展新技術試點驗證。2019年10月份,央行等六部委批準在北京開展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工作;2019年12月份,央行支持北京在全國率先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由此,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被稱之為中國版的“監管沙盒”。經過近半年的試點,2020年4月份,央行決定將試點范圍擴大到上海、重慶、深圳、雄安、杭州、蘇州等六市(區),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申請創新測試。
北京市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云集,金融科技應用場景豐富,金融人才較多,監管能力較強,具備率先開展“監管沙盒”的良好條件。2020年1月14日,央行營業管理部公布北京市第一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涉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從申報主體看,主要由中國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百信銀行等銀行申報,小米數科、京東數科等科技公司參與。試點旨在打造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規范和引導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3月16日,央行營管部發布公告稱,經公示審核通過,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一批創新應用已完成登記入箱工作,將向用戶正式提供服務。
而此次公示的第二批11個試點應用項目,總體而言更加惠民利企、開放包容,呈現出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業務范圍更加廣泛。第一批試點項目主要涵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應用場景,而第二批試點項目有基于智能機器人的移動金融服務項目、基于區塊鏈的企業電子身份認證信息系統以及普惠小微企業貸產品、“一路行”移動終端理賠產品、智能云小店服務等產品和服務,全面覆蓋銀行、保險、非銀行支付等業務領域。
二是申報主體更加多元。第一批試點應用項目申報主體均為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作為參與機構沒有獨立申報。而第二批試點應用項目的申報主體,既有從事金融服務創新的金融機構,又有國內知名的支付公司、科技公司,如拉卡拉、騰訊云等。支持科技公司直接申請,是在第一批試點經驗基礎上做出的重要創新。
三是突出“非接觸金融”。考慮到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需要,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優先選取具有抗疫特性的應用進入試點。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人壽的試點應用,重在打造非接觸式金融服務,提升疫情下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而北京銀行、國網征信的試點應用高效便捷提供信貸支持,助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四是更加聚焦前沿技術應用。本次公示的試點應用聚焦金融數字化場景,涉及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生物識別、5G、自動駕駛、物聯網、聯邦學習等多方面創新技術和先進成果,總體上具有技術先進、場景普適、示范性強等特點,旨在探索金融服務民生方面存在的難點痛點問題,助力金融業數字化轉型。
下一步,上海、深圳等新晉試點地區應借鑒北京市的經驗,加快推出試點應用項目;北京市應持續迭代優化中國情境下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吸納并扶持更多的金融科技創新業務良性發展。未來,金融科技監管的重點或將圍繞三個方面繼續推進: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保障技術運行過程中的法制化、規范化;二是充分借鑒“監管沙盒”創新式監管模式,測試最佳監管途徑,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相應的空間和制度保障;三是深度運用監管科技(RegTech)手段,提升監管能力和效率,使監管能力和監管方式與金融科技發展相適應。
(作者系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