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6月18日電 6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2020)開幕上發表書面致辭,強調“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同時提出做好五項重點金融工作。在年中時點,劉鶴這番講話傳遞出哪些深意呢?
中宏觀察家、證券日報社常務副總編輯董少鵬18日接受本網采訪,對“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做了分析。他認為,在疫情壓力和國際單邊主義干擾下,中國如何統籌好內外部市場、統籌好自身發展和參與國際經貿合作,是一個挑戰,也是重要機遇。
“國內循環為主,指的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時刻,我們要充分運用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促進國內生產、消費、流通和金融服務的暢通,以擴大內需戰略為抓手。”董少鵬表示,同時,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已經一體化的格局下,要更加重視全球合作,要以更加創新的開放舉措應對單邊主義造成的損害。其中,包括與美國保持相對穩定的貿易往來。也要擴大與其他經濟體的經濟貿易合作。保持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格局是戰略性安排,是順應市場規律的安排。
劉鶴副總理指出,今年金融體系的重點工作主要在于五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加快發展資本市場;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深化改革開放。
董少鵬認為,適應常態化防控疫情和經濟恢復的需要,金融改革有了新的內涵。“劉鶴從五個方面闡釋了金融重點工作,重點是創新和開放,即聚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董少鵬認為,除了第一個方面談貨幣政策總的基調,第四個方面談管理風險,第二、三、五個方面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即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各種堵點,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結構,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信用貸款、制造業貸款比重;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加快發展資本市場;加快出臺和落實金融改革開放舉措。
“其中,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中具有樞紐功能,對貸款市場、風投市場、基金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并購重組、科技創新都具有牽引作用,完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也是完善其基本功能。”董少鵬指出,新證券法為制度升級規劃了法律框架,也提供法律支撐。劉鶴說,要著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健全鼓勵中長期資金開展價值投資的制度體系,很有針對性。這表明,高層對資本市場的彈性、韌性、預期有了更深刻認識。資本市場具有資產配置功能,也具有風險化解功能,這就是彈性。在信息透明、參與者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價格波動只要不脫軌,就給予尊重。同時,要強化對市場中介機構的監管,依法打擊造假、欺詐、內幕交易行為。
“劉鶴提到出臺和落實金融改革開放舉措時,強調了‘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支持香港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作用’三個話題,說明中央把改革開放與外界關切統籌考慮,并以實際行動積極回應這些關切。”董少鵬認為,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就是真心實意地與各國一起分享發展紅利。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維護中美貿易基本盤,繼續發揮香港最穩定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既是穩定中外合作關系的內容,也是維護中國發展利益的內容,既是承諾和善意,也是中國繼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不存在中國發展壯大了,就必然其他方面帶來壓力或者利益減損的邏輯。
“實踐反復證明,在全球金融一體化時代,單邊主義損人不利己。大家不僅應當在危機時刻一起想辦法,一起協調政策;即使危機過去了,也應當加強對話溝通,加強政策協調,建立和完善共建共享機制。”董少鵬指出,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是時代的進步,但也會面臨新的問題。在全球化下出現的一些不平衡現象是暫時的和局部的,只有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找到有利于各方、有利于大局的創新辦法。
董少鵬表示,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在當前危機時刻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搞赤字貨幣化和負利率,初衷是努力維護貨幣財政政策的常規狀態,努力維護全球金融穩定。主要經濟體也應當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加強溝通,盡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減少不利影響。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