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加強基本民生保障”的工作任務時特別強調“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作為一個指向明確的精準性表述,“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意味著一個以賬戶制為基礎、個人自愿參與以及國家財稅給予支持的個人養老金制度有可能在中國加速實施與落地。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與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相類似采取了“三支柱”構成體系,“第一支柱”是由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組成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由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組成的年金計劃,“第三支柱”是由私人儲蓄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組成的個人商業養老計劃。“三大支柱”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帶有法律與行政強制力,年金計劃為政府倡導、企業支持下職工自主參與,而個人商業養老計劃則是完全市場化。
按國際經驗,基本養老保險只是在個人養老保險中發揮輔助作用。數據顯示,歐美主要國家第一、第二、第三支柱的分配比例大約為10:30:70,相應我國的比例構成是78:18:4。在替代率方面,歐美國家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平均在40%,另外的60%由年金計劃和私人商業養老計劃分割完成,而我國超過90%的收入替代率由基本養老金來承擔,第二和第三支柱替代率加起來不到7%。
目前國內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已形成了保險系、基金系和銀行系三大個人養老產品矩陣。其中,保險系包括長期護理險、以房養老和專屬養老保險等品種;銀行系則由養老儲蓄存款與養老理財品種構成;基金系則由養老目標基金打頭陣。另外,運用財稅政策的激勵,我國還推出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全面地審視,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產品供給不足,可供投保人選擇的標的短缺,而且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比較嚴重,真正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并不多;二是很多產品叫好不叫座,規模有限,市場體量較小;三是大部分產品期限較短,未能體現生命周期特征,也不能對風險收益偏好進行動態匹配。因此,提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投保人參與度和市場覆蓋面,增加產品尤其是長期性、安全性和領取約束性產品的供給應當成為強化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基本方向。
第一,探索建立養老金第三支柱專屬賬戶,該賬戶與個人綁定,不隨投保人職業、空間等的轉換而發生轉移,同時通過該賬戶投資個人養老保險產品可享受稅收優惠,并且在該賬戶下,投資者可根據年齡、風險偏好、稅收優惠等進行產品選擇。同時,我國建立養老金第三支柱專屬賬戶還須建立面向所有金融行業的統一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平臺,與稅收管理系統對接,為金融機構參與第三支柱養老金提供支撐,并且形成追蹤不同期限的差別性利率,一般而言鎖定期限越長利率越高,以吸引居民手中的“長線”資金進入個人養老保險市場。
第二,加大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的稅收政策支持力度。運用延稅和免稅兩種杠桿加大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的激勵力度。比如,按照規定,購買稅延養老險在繳費期間所形成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在領取商業養老金收入時只繳納其中75%的個人所得稅,其余25%可以免稅,為了提高吸引力,可考慮針對投資收益的稅收在領取階段進一步有所減免;在實施個人綜合所得稅制的基礎上,可考慮第三支柱賬戶年終個稅采取以家庭為單位的征收方式,便利賬戶持有人自由購買稅優型養老產品。
第三,打通“三支柱”之間資金流動與兼容渠道。比如,可考慮允許離職人員將企業和職業年金歸屬個人的資金轉移到第三支柱;對于單位未建立企業年金的,允許將企業年金中給予個人的稅收政策轉移疊加到個人養老金,以提升參與率等。作為政策的有力策應,可考慮發行30年期的特別國債以做實基本養老金賬戶,在資產端匹配更長久期的資產,便于進行長周期有效管理。
第四,通過競爭機制激活供給側產品多元化潛能,基本方向是在引入更多機構參與個人養老保險產品開發產生的同時,鑒于國內民眾對金融產品收益保障的普遍訴求,可考慮將保險系產品作為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初期的產品主體,支持保險行業先行先試并進行深化和擴大推廣,同時優化養老金產品的投資政策,使養老金產品成為最有投資潛力與最具吸引力的金融產品。
第五,強化基礎設施服務供給,主要包括規范商業養老保險統計指標的內涵、統計標準和統計規范,修訂完善行業經驗生命表、疾病發生率表等數據基礎,同時規定由用人單位指定專人履行員工第三支柱的服務工作,如個人養老賬戶加入手續、個人繳費與稅收征繳等。為了防止個人養老保險產品的異化,政策層面可借鑒“長期養老為目的”和“提前領取面臨懲罰”的兩條國際通則,降低退保現金價值,并對積累期和領取期進行適度的時間寬延。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