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當充電體驗成為決定用戶是否購買,以及選購哪款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指標時,車企間的補能體系競爭注定將成為下半場戰事的新競爭點。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焦慮仍普遍存在的今天,保證不在充電方面掉隊,并將補能便捷性打造成競爭壁壘和差異化優勢,進而筑牢消費者口碑,拉升整體銷量,幾乎成為每一家新能源車企的營銷“明牌”。
然而,同樣是打補能牌,不同車企選擇的路線不一樣,面對的問題也截然不同。首先,盡管蔚來、小鵬、極氪等品牌不惜重金投建快充和超充樁充電網絡,試圖建立以補能為核心的競爭壁壘。但對于錢包不寬裕的它們來說,資金壓力冷暖自知。其次,個別新能源車企只賣車不建樁,以至于被自家車主吐槽:年銷量200萬輛,都不配有自家的充電站。
更多的車企鑒于兩者之間,選擇走與第三方充電服務平臺合縱連橫的開放合作路線。優點是可以避免巨額的一次性投入;缺點是電樁維護保養效率低,功率配置設定自主性弱,品牌忠誠度差。
補能體系發展涉及政府、車企、電力公司、運營企業乃至于物業、居委會等多方利益,必須在“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原則下探索不同場景下,諸如統建統營、私樁共享等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據此,針對行業協調發展,筆者有三點建議:
一是探索“多條腿走路”模式。車企可引入第三方充電服務平臺,在提升充電樁“面”上覆蓋率的同時,積極布局高頻充電區域與高速公路重點補能網絡,追求“點”上的精準落子。如此,不僅通過自建電樁增強用戶體驗,還與V2G、虛擬電廠等典型的規模經濟效應接軌,最大化地優化車企與充電網絡的匹配,提升用戶充電體驗。
二是提前布局標準化制定。傳統充電樁向充電網的轉換是必然趨勢,而后者是跨行業、跨專業的生態體系,對企業在電力電子、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復合技術要求較高。建議相關部門盡快搭建起充電網的頂層設計規劃與準入門檻。同時對各地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從源頭上杜絕不建、亂建的情況發生,避免社會資源浪費。
三是打造自主充電體系品牌強企。國內高壓快充市場目前以自主品牌為主導,其中電機電控、連接器及線束方向上市公司較多,未來國產替代有望加速;OBC+DC/DC行業上市公司較少,未來或有新進入者參與競爭。總之當前競爭格局并未定型,超充樁領域有望孵化多家百億元級細分龍頭,通過構建有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支撐補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