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此前頹勢,上周A股短暫探底后旋即出現“四連升”積極走勢,全周滬指升近3%,一舉走出10月市場調整時的“陰霾”。
“寒秋”過后,“暖冬”已至。分析人士表示,當前的回升背后最重要動力來自于場內外資金再度積聚起對后市的共識。中期維度下,無論是宏觀角度的基本面和資金面,還是微觀角度資金調倉及對估值的擔憂都已逐漸消退,場內外資金再趨活躍。相對此前跌幅,初步反彈后,確定性較此前有所上升。未來隨著政策效應顯現,經濟預期和市場風險偏好將逐步修復,A股中長期配置價值逐漸顯現。
政策底市場底或同步出現
上周五滬深市場全面上揚,場內賺錢效應進一步提升,近3400只股票紅盤報收。上周以來累計漲跌幅為正值的股票也有3200只。技術面看,目前大盤已經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一周累計漲幅達到2.99%,市場全面回暖,人氣快速回升。
總體而言,相較此前,后市盤面運行方向已較為確定。不過各指數以及成交量要達到相互印證的程度或仍需時間,站在反彈過后的“十字路口”,當下投資者最為關心的其實還是本輪反彈的延續性。針對本輪反彈,不少觀點認為,“政策底”與“市場底”疊加態勢逐漸顯現,這一積極信號有望持續推動本輪反彈向縱深演繹。
回顧此前歷史上四次政策底和市場底:2005年時政策底到市場底歷時近半年(2005年1月-2005年6月);2008年時政策底到市場底歷時近1個半月(2008年9月-2008年10月);2012年時政策底到市場底歷時近半年(2012年6月-2012年12月);2015年時政策底到市場底歷時近一個半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值得一提的是,“市場底”的出現一般會在“政策底”和“經濟底”之間,即市場預期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最終將會使經濟企穩向上,因而“市場底”往往最為扎實,會是趨勢性行情。
世誠投資認為,傳統的投資邏輯認為所謂的底部,其依次順序大致為: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但此次可能不一樣,當下的A股市場,是否市場底一定滯后于政策底、一定低于政策底,取決于前期市場表現及背后邏輯,包括投資人心理及情緒的極端變化等。在此次政策底出現之前,市場已經出現了深度調整,充分反映甚至過度解讀了未來的不確定性。結合市場情緒的強周期屬性,世誠投資相信本次相關政策的密集推出,實際上是打斷了市場周期向另一個極端的自由擺動,并引發了市場底的同步出現。
資金入場步伐加速
10月單月A股跌幅達7.75%。在此背景下,雖然市場對于底部的認知逐漸趨于一致,但對筑底時間長短的看法卻不盡相同,因而觀望情緒濃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自調整以來,也還是有部分資金通過各種渠道加倉A股,“反向”操作的意味明顯。
一方面,今年以來,雖然市場整體呈現單邊調整,但權益類ETF卻持續獲得凈申購,10月股票型ETF凈申購份額數超過217億份,創下年內單月新高。另一方面,被譽為“聰明錢”的北上資金也一改此前,再度加碼A股,數據顯示,上周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346.34億元,其中滬股通周凈買入245.75億元,深股通周凈買入100.58億元,凈買入金額均創歷史新高。在場外資金掃貨低位籌碼的同時,近期兩市主力資金凈流入的趨勢同樣也不遜色,繼上周二主力資金時隔多日重現凈流入后,上周五兩市280.66億元的主力資金凈流入金額同樣也已攀至階段高位。這些數據都標志著A股已逐漸走出了此前資金持續離場時的“陰霾”。
首先,在此前持續的震蕩調整中,不少個股進入被低估的價格區域。Wind數據顯示,按照整體法計算,截至11月1日收盤,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11.51倍,平均市凈率則為1.29倍;深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21.59倍,市凈率則為1.98倍,均處于歷史低位。
其次,數據顯示,滬市1446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2.31萬億元,同比增長11%。同期,深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4284.17億元,同比增長15.65%;合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38.11億元,同比增長9.54%。
由此可見,當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改善的勢頭依然強勁,A股良好基本面并未發生變化。綜合來看,當前市場位置機會大于風險,靜待好轉催化,緊緊圍繞盈利增長進行選股,注重業績和估值的匹配性,投資機會不會缺乏。
修復行情有望延續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市場底”與“政策底”提前重合的跡象越發明顯,二者共振,有望使后市呈現出漸進式行情的特征。從這一邏輯出發,投資者不妨把關注點從市場的短期波動中轉移出來,立足中長期視野,把握當下難得的配置窗口。不過如何布局卻仍是擺在投資者面前的一大現實問題。
對于11月如何布局,東方證券(5.10-1.35%)認為,政策呵護方向不變,布局機會仍在。短期來看,當前政策利好及對監管層對市場的呵護方向沒有改變,在市場已經經過新一輪新低調整之后,反彈將會持續,不過受到海內外風險的影響,反彈過程料仍會有波折,但方向不變。中長期來看,當前上證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11.5倍市盈率,風險溢價處于高位,今年10%-13%左右的利潤增速、11%-12%的ROE水平下,A股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配置價值。
整體而言,安信證券強調,目前從估值、投資者情緒、市場特征等多個維度看,A股市場基本具備了底部區域的特征。通過對三輪市場底部區域的復盤,當前市場與2012年有諸多相似之處。市場經過長期調整,前期利空逐步得到消化,整體估值與盈利已經趨于匹配,但風險偏好仍然處于低位。雖然指數仍在不斷夯實底部,但部分景氣向上,確定性較強的行業已逐步走出向上趨勢,伴隨風險偏好的逐步修復,部分低估值行業也將有望走出一波估值修復行情。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