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場已落下帷幕。回顧過去的一年,滬深股市震蕩調整,其中上證指數較年初下跌24.6%,是自1990年股市成立以來僅次于2008年的第二大年度跌幅。從個股看,剔除新股外滬深兩市僅有6.4%的個股上漲,這一比例也遠遠低于2017年的23%和2016年的25%的上漲比例。尤其是2017年雖然只有23%的個股上漲,但其中不乏大藍籌如銀行保險、醫藥白酒家電等消費股,其市值遠高于23%,因此,去年有89%的權益類公募基金盈利,今年則不復往年。
時間翻篇,跨入新的一年。從短線看,股市仍將保持中性偏弱的低位運行。一方面,海外市場動蕩,各主要市場全面下跌,美股更已跌入技術性熊市。內外聯動使相對疲弱缺乏明顯方向的A股市場更趨謹慎,風險偏好保守,謹慎心態強化。另一方面,月初將公布2018年12月份PMI數據,一月中旬將陸續公布2017年四季度以及全年的外貿進出口、新增信貸及社融規模、GDP及投資消費等一系列宏觀經濟金融數據,投資者將翹首以待。從目前已經公布的10月、11月份宏觀數據看,投資貿易消費增速均較疲軟,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在上半年同比增速達兩位數的情況下,最近三個月快速回落到4.1%、3.6%和-1.8%,即11月份出現了同比下降,因此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或已到來。投資者需要對數據的觀察來決定后續的投資重點和配置方向,在此之前,維持謹慎觀望的可能性較大。行情也以低位徘徊、無量盤整為主。
從中線看,決定股票市場走勢的決定性因素有三個。一是宏觀經濟能否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從目前各專業機構發布的觀點看,2019年GDP增速有望保持在6.3%左右。如果能夠實現穩增長,那么資本市場同樣具有相對穩定的基礎。二是外部因素的改善及其對A股市場可能產生的業績利好和信心提振的作用,此外投資偏好也會更加主動和活躍,這是二季度能否出現春季行情的重要因素。三是市場資金供求能否有所改善。2018年基本是以存量博弈、存量消耗為主,增量資金有限,因此大盤成交量越來越小,彈性越來越低。從目前看,新股融資再融資、大小非限售解禁、股權質押、并購資產商譽等資金需求或跌價損失的主要來源,而養老金、MSCI、北上資金、即將納入或開通羅素指數、滬倫通等有望成為增量資金主渠道。
總體看,新的一年機遇和挑戰并存。投資者需要以智慧、尋機會,在未來結構性行情中,堅守價值、關注成長,仍有機會跑贏市場、實現收益。而短線,繼續觀望等待,邊走邊看,等待確定性的市場機會。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